景观
设计
模板
首页
|
/
经典解读
|
/
生活禅修
|
/
般若文海
|
/
佛教梵呗
|
/
联系我们
经典解读
深切缅怀 | 同事虚老 半生共事 情同手足 开启光明 照天照地 ——记传印长老、净慧长老法谊深长
2023-03-13
2013年谷雨时节,净慧长老圆寂,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撰文《时逢谷雨忆故人》深切怀念净慧长老,文中传印长老深情回忆——两度分襟不计春,花开花落每怀君。喜吟禅悦清新句,颇慰尘劳散乱心。风月漫酬三世债,林泉堪羡一闲身。遥知眼底无多物,除却青松是白云。这首《寄怀传印法师》,是1979年8月26日净慧法师写给我的一首诗。当时,我与中断联系十几年的净慧法师飞鸿传音,再续前缘。同窗旧友,风雨同舟...
恭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诞辰,一起重温他的传奇一生!
2023-02-28
2023年2月28日农历二月初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诞辰值此殊胜之日一起重温六祖的传奇一生以及他为后人留下的珍贵智慧宝藏一句禅语 折服众僧乾封二年,有位常居猎队中的居士,来到广州法性寺听法。正值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时有微风吹动经幡,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这位居士却语出惊人: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一句话折服了在场的众人。印宗法师立觉此人非凡俗之辈,便请他到禅堂,探问道:“早就...
甲申上元节吉祥法会讲座 —— 八正道
2023-01-28
第一讲 八正道——甲申上元节吉祥法会讲座2004年2月1日讲 本来打算讲《善生经》,看来时间不够讲不完,再者《善生经》很通俗,大体上能看懂,所以不讲了。《善生经》的重点是讲佛教的伦理道德。所谓“伦”,是指两个以上的人。有两个人就要讲理讲道德,所以叫“伦理”。有两个以上的人就有辈份,就有种种的关系。同参道友之间,师姐、师妹,师兄、师弟,师父、徒弟,都是两个人。两个人如果都不讲理,就会...
关怀人间、利济现世、称念药师、所求满愿
2023-01-25
药师经音乐:中国佛学院法师 - 药师经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圣号 (配乐版)音乐:道一法师 - 佛教经咒唱诵佛法本以出世间为归趣其意义高深,常人每难了解而药师佛所宣,不但言及出世间亦特别注重当下生活如经云:“消灾除难离苦得乐,福寿康宁,所求如意不相侵陵,互为饶益”等本期经典修学就让我们开始学习《药师经》《药师经》缘 起——现世安稳和祛病延寿““””《药师经》,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唐玄...
吉祥经
2023-01-24
新年诵读《吉祥经》,一切吉祥圆满祥经音乐:帅 - 万古长空经 典 介 绍 《吉祥经》短小精悍,全经只有298个字,所对的机是天神与人,是在家人方便受持的一部宝典。实际说来,这部经深者见深,浅者见浅,无论哪种层次的修学者,都可以依之来生活学修,是为人处世乃至解脱成佛的根本。
吉祥经
2023-01-23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求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提唱 第9讲
2023-01-19
第九讲(2011年1月16日养息香)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五个禅七只剩下最后一个七,大家能坚持下来,实在很不容易。不过禅七的氛围还有待加强,大家的道气不够,静气不够,清气不够。虽然现在不是五六十年前,也不是三十年前,但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东西,始终是一样的,所谓道贯古今。这个道古来如...
《信心铭》提唱(8)
2023-01-16
第八讲(2011年1月16日早板香)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全篇《信心铭》有三个地方讲“道”:开头的第一句“至道无难”,第六十一句讲到“大道体宽”,第六十九句讲“任性合道”。这三处讲“道”,“至道”“大道”“合道”的“道”意思一样,但其修饰语不同,“至道”的“至”和“大道”的“大”是形容词,“合道”的“合”是动词。我们怎...
《信心铭》提唱(7)
2023-01-15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我们在用功夫的过程中,要默默观照当下这一念,有能观照的正念和所用的功夫,把正念与用功方法打成一片,把“能”和“所”统一起来。在初用功夫的时候,“能所”必然存在,就是说,当下这一念有能用的心和所用的方法。《信心铭》把能用的心叫做“能”,把所用的方法叫做“境”。上午讲的一首偈子是讲“能”与“境”,接下...
《信心铭》提唱(6)
2023-01-14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在讲解的时候,虽然将《信心铭》强行地分成几段,实际上它是一个整体,基本上每四句就是一个修行的境界,每四句就提高一个层面,它从表现明显的烦恼开始,逐步地深入剖析内心世界的种种差别,深入剖析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知见上和功夫上的问题,层层深入,层层剖析,...
《信心铭》提唱(5)
2023-01-13
第五讲(2011年1月14日养息香)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打禅七,对所有参加禅七的人来说,是一种考验,它考验着你的毅力,考验着你的耐力,考验你在这五七三十五天当中,是欢欢喜喜地度过,还是苦苦恼恼地度过。每个人都可以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检查。三十五天读书也要读几本,干活也要干一...
《信心铭》提唱(4)
2023-01-10
第四讲 (2011年1月14日早板香)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今天继续讲《信心铭》的第二段。这一段, 主要是指出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经常反复出现在我们内心世界的七种乃至无数种的相对意识活动。这些相对的意识活动,就是平常所说的妄想烦恼,障碍了我们回归至道。我们在断除烦恼的时候,先从粗重烦恼入手,逐步地从淡化到排除...
《信心铭》提唱(3)
2023-01-09
净慧长老 赵州茶馆 2017-01-25 21:50第三讲 (2011年1月13日养息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信心铭》第二大段的内容,主要是向我们指明,在回归至极之道的路途中,由于有六种相对意识的障碍,使我们与至极之道不能合二为一。这六种相对意识在第一段就已经提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憎...
《信心铭》提唱 ②
2023-01-06
第二讲 (2011年1月13日早板香)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今天讲《信心铭》的第二段。《信心铭》通篇就是讲我们当下这一念心,这一念心有真有妄。我们要信什么呢?信我们这颗心,能上天入地,能成佛能下地狱;信这颗心有真的一面,有妄的一面。这颗心就是真妄和合,就是《起信论》所讲一心生二门。二门者,心真如门,心生灭门。心真如门,就是讲我们的本体绝...
《信心铭》提唱 ①
2023-01-05
《信心铭》是继初祖达磨大师的《二入四行论》之后,最有系统的一篇明心见性、开悟成佛的古典禅宗文献,在《六祖坛经》面世之前以及出世之后,这一重要文献一直都受到禅宗学人的重视。净慧长老于2011年1月12日—30日(柏林禅寺冬季禅七法会期间),在无门关(柏林禅寺禅堂),对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作了精辟的开示。第一讲 (2011年1月12日养息香)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
《楞严经》讲座 - 42
2023-01-04
第七讲 五十种阴魔境界(2001年5月27日) (接上篇)第三种,佛告诉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无生灭解。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沉迷,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这个地方又生起了另外的一种见解,就说我们在识阴将破未破之际,本来有许多好的境...
《楞严经》讲座 - 41
2023-01-03
第七讲 五十种阴魔境界(2001年5月27日) (接上篇)下面我们跳过了想阴、跳过了行阴,就直接来讲识阴。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
《楞严经》讲座 - 40
2023-01-02
第七讲 五十种阴魔境界(2001年5月27日) (接上篇)第六,“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修行人处于受阴之清净境界中,会出现一种少有的内心宁静,身心轻安自在之后...
《楞严经》讲座 - 39
2023-01-01
第七讲 五十种阴魔境界(2001年5月27日) (接上篇)修行人进入受阴境界之阶段,也会出现十种境界。如果我们对这些境界认识清楚了,不被它们所障,我们的修行就会有一个大的突破。这十种境界是: 第一,“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
《楞严经》讲座 - 38
2022-12-31
第七讲 五十种阴魔境界(2001年5月27日) (接上篇)第四,“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因为我们的精神摆脱了物质的缠缚,突破了物质的缠缚,突破了物质的障碍,所以我们在定中就会见到毗卢遮那佛,见到毗卢遮那佛在天...
《楞严经》讲座 - 37
2022-12-30
第七讲 五十种阴魔境界(2001年5月27日) (接上篇)我们可以结合着经文跟大家念一段。“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地。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在开始要破色阴的时候,就必须使根和尘也就是使色和心不相联系,也就是我昨天讲到的,要让这个心首先孤立起来,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转。《...
《楞严经》讲座 - 36
2022-12-29
第七讲 五十种阴魔境界(2001年5月27日) (接上篇)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本身学习不够,加上时间很仓促,所以只能有选择地跟大家共同学习了几个问题。今天算是学习的最后一天,最后的总结。这次来新加坡,跟大家一起交流佛法的因缘,彼此进行了多次的沟通。 今天讲《楞严经》是最后一讲,最后一讲的题目是“修习禅定可能产生的误区”,也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五十...
《楞严经》讲座 - 35
2022-12-28
第六讲 修证的历程(2001年5月26日) (接上篇)十种回向之后,又有四加行。所谓四加行在这个时候就是作为菩萨要进入到十地的时候,还要加功用行,所以说“犹如钻火欲燃其木”。在这个时候就要特别地怎么样呢,用一句通俗的话叫加油干。在这个时候不加油,你可能进入十地的时间会延长,如果你真正地加油干,精进勇猛,你就缩短这个时间。在这个时间有四个位次,一个是叫暖地,一个是叫顶地,一个是叫...
《楞严经》讲座 - 34
2022-12-27
第六讲 修证的历程(2001年5月26日) (接上篇)一共有十心。有信心住,有念心住,有精进心,有慧心住,有定心住,有不退心,有护法心,有回向心,有戒心住,最后是愿心住。这是个阶段,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一步一步地深入进去,最后就有一个愿心住。愿心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有了愿心,就能回小向大;我们有了愿心了,愿就成了我们再往前走的动力了。有了愿心、有了动力了,我们就可以进入到第二个阶...
《楞严经》讲座 - 33
2022-12-26
(2001年5月26日) (接上篇)这都是讲的修证上,功夫上的话,我们能够进入到用八识作为能观所观,就能够见到不生不灭的真理,见到不生不灭的真理,然后要忍可于心,不能讲出来。无生法忍到这个时候已经得到非常非常的轻安、非常非常的自在、非常非常的喜悦。那种喜悦、那种轻安比任何任何的事情都快乐,有的人到了这个时候,他忍不住了,他就产生狂慧。或者就说,怎么样怎么样,忍不住,这个时候一定...
《楞严经》讲座 - 32
2022-12-25
第六讲 修证的历程(2001年5月26日) (接上篇)下面现业这一段比较难懂。这个现业就是说我们的六根,首先不要在色上面留意,不要把心寄托在外面的色上面,要使六根回归到我们的心元,回归到我们的自性上来。六根能够回归自性了,就“尘既不缘,根无所偶”。什么叫做偶呢?根独立起来了,根怎么独立起来的呢?比如说我们念佛的这一念,既不思前,也不想后,让这一念孤立起来,不与六尘境界相缠绕,念...
《楞严经》讲座 - 31
2022-12-24
第六讲 修证的历程(2001年5月26日) (接上篇)第二是要“刳其正性”。就是说直接妨碍修行的根本原因一定要把它剔除得干干净净。刳,就是一点一点地把它刮干净,一点一点地把它刨干净。什么叫正性呢?是指杀盗淫是为生死的正性。这个正性是反面的用法,不是正面的用法。“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这就是要断除的正性,这就是妨碍修行...
《楞严经》讲座 - 30
2022-12-23
第六讲 修证的历程(2001年5月26日) (接上篇)第一,什么叫做助因?就是说我们在破执显慧当中,除了正修以外,我们还要有许多辅助的条件,使我们的修行能够顺利地进行。修行当中,我们说修行初入门的时候,要调五事。五事: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这里讲的助因,重点的是教我们要调饮食。因为一切众生皆依四食而住。三界的一切众生都是依靠四种饮食而使我们的性命、生命得以延续。如果...
《楞严经》讲座 - 29
2022-12-22
第六讲 修证的历程(2001年5月26日)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晚上好! 昨天晚上讲了持诵“楞严咒”的意义和基本的方法,持诵“楞严咒”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在正修当中消除魔障,保证修行能够顺利地进行。所谓的正修就是二十五圆通,二十五圆通就是根据十八界和七大的具体对象进行修行。因为我们修行的具体目标就是在六根、六尘、六识以及地、水、火、风、空、见、识...
《楞严经》讲座 - 28
2022-12-21
第五讲 持诵“楞严咒”的利益与方法(2001年5月25日)(接上篇)“楞严咒”,比较长,全咒共有五会,四百二十七句,二千六百二十字,我建议在座的各位居士能够花点时间把它背下来,将来一定能够获得大利益的。下面,我想从“楞严咒”的妙用、持诵“楞严咒”的利益以及持诵“楞严咒”的方法等三个方面,来跟各位略作介绍。 “楞严咒”的功能非常奥妙,不可思议,诸佛之妙用,尽在此咒中。首先,十方如...
《楞严经》讲座 - 26
2022-12-20
第四讲 四种清净明诲(2001年5月24日) (接上篇)第四就讲妄语戒。妄语戒不是一般的妄语,是大妄语。“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即使杀盗淫这三条戒我们都守得清净圆满,如果我们犯了大妄语戒,三摩地照样不得清净。还是落于魔道,失如来种。什么叫做大妄语呢?“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
《楞严经》讲座 - 27
2022-12-19
第五讲 持诵“楞严咒”的利益与方法(2001年5月25日) (接上篇)慧雄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晚上好! 这几天我们共同学习《楞严经》,今天晚上因缘最殊胜,老法师驾临我们这个学习的现场,来加持我们。我想我们今天会学习得更好。因为有老法师的加持,非常地感谢!(合十)老法师今天才从香港回来,五点多钟下飞机,仆仆风尘,不辞辛苦,为了来加持我们这个大众的学习,所...
《楞严经》讲座 - 25
2022-12-18
第四讲 四种清净明诲(2001年5月24日) (接上篇)第三就是断偷盗。“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第三条这是讲盗戒。这条戒的意思,我想大家比较清楚,“不与而取”就是偷盗的行为。偷盗是一种极度贪心的表现,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与解脱道是完全不相应的。不偷盗戒,不仅是佛教徒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社会普通公众所应...
《楞严经》讲座 - 24
2022-12-17
第四讲 四种清净明诲(2001年5月24日 (接上篇)第二就是要断杀。“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这是讲修行三昧、修定,要想成佛,就必须要断杀。不但是身不杀,心也不能够动念。我想这一点不但是出家众,还是在家...
《楞严经》讲座 - 23
2022-12-16
第四讲 四种清净明诲(2001年5月24日) (接上篇)下面世尊就详细地向阿难解释如何叫做“摄心为戒”,根据“三决定义”就引起佛陀世尊宣说四种“清净明诲”。刚才我说到了四种“清净明诲”,就是杀、盗、淫、妄四条根本大戒。佛陀说:“云何摄心,我名为戒?”怎么样地摄心,我把它叫做戒呢?接下来就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性不除,尘不可出。纵...
《楞严经》讲座 - 22
2022-12-15
第四讲 四种清净明诲(2001年5月24日) (接上篇)在这个时候,他自己找到了修行的门路,同时又想到一切众生还在迷失当中,所以他就对佛说:“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自己还没有完全度脱,就能够发心度他人,这就是菩萨的发心,只有有菩萨心的人,才能够有这样的一种胸怀。菩萨心是什么心呢?菩萨心就是菩提心,菩萨心的核心就是菩提心。...
《楞严经》讲座 - 21
2022-12-14
第四讲 四种清净明诲(2001年5月24日) (接上篇)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晚上好! 昨天二十五圆通里面讲了念佛的圆通,本经修持的主要法门就是二十五圆通。二十五位菩萨各自讲了自己修行的法门,每个法门对每一位菩萨来讲都是第一的。那么就是说因为每位菩萨的发心不同、根性不同、学法的因缘不同,那么进入佛法、证入佛法究竟在哪一法上面最适合自己的根性所以各有不...
《楞严经》讲座 ⑳
2022-12-13
第三讲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略释(2001年5月23日) (接上篇)大势至菩萨告诉佛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大势至菩萨讲他自己,在因地就发这个心,发的什么心?以念佛心进入到无生法忍。不要以为念佛就不能证入无生法忍,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能够证入到无生法忍。所谓无生者,就是无灭;无生者,就是不生不灭。无为能证,无生为所证,忍,就是我们的智...
《楞严经》讲座 ⑲
2022-12-12
第三讲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略释(2001年5月23日) (接上篇)下面我们回到正文上来。“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就是说十方一切如来对我们迷惑的众生都十分地可怜,十分地忆念,就像母亲想念儿子一样,释迦佛也同样如此。释迦佛就说他看到一切众生如独生子,因为释迦牟尼佛在没有出家以前,也有个罗睺罗,罗睺罗就是佛的独生子。这...
《楞严经》讲座⑱
2022-12-11
第三讲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略释(2001年5月23日 (接上篇)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及早打算,一定要在我们身体非常健壮的时候,生死就有了把握。在这里经书上面说了一个比喻:“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念佛的时候,就能够与佛相应。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即使我们懂得了这个法门,也不一定就会去专修,就比如说佛是大慈...
《楞严经》讲座 ⑰
2022-12-10
第三讲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略释(2001年5月23日) (接上篇)下面要来跟大家介绍一下念佛。念佛、念佛三昧,要根据什么方法来念佛才能得到念佛三昧。念佛一般地来说有四种念佛: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现在修念佛法门的多以持名念佛为一个基本的方法。为什么这是个基本的方法呢?因为持名念佛容易把握,动静闲忙皆可实行。那么其他三种,观像、观想、实相这几个法门相对来讲难度要大一点,条...
《楞严经》讲座 ⑯
2022-12-09
第三讲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略释(2001年5月23日) (接上篇)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大家晚上好! 昨天讲“四科七大本如来藏”这一节,主要是想说明,人我也好、法我也好,其实不过是四大五蕴的暂时集合而已,并不是真的。众生之谜(生死根本),主要就是看不到事物的这种缘起性空的本性。由于不知道五蕴皆空,所以面对境缘,就会产生好恶取舍之心:遇到顺缘,就欢喜...
《楞严经》讲座 ⑮
2022-12-08
第二讲 四科七大本如来藏(2001年5月22日) (接上篇)所以说从凡夫到成佛整个的修行过程,一是破除执著的过程,一是认识真理的过程。当你有一天彻底地认识了宇宙人生的真理,那你就拿到了成佛的钥匙。所以阿难尊者在《楞严经》上面透过了四科七大的层层剖析,最后顿见法身。所以他说出了那一首偈子,昨天晚上我们读过:“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这首偈...
《楞严经》讲座 ⑭
2022-12-07
第二讲 四科七大本如来藏(2001年5月22日) (接上篇)我们在修行当中能够从四科七大认识到如来藏,认识到四科七大法法皆真,那么就可以进入到悟的境界。通过对四科七大的层层剖析,一切无我,一切皆空,那么你就能够真正认识到佛法实在的本质是什么,你就能够透过现象见到诸法的自性、诸法的本质、诸法的真理。诸法的真理是什么呢?就是真如,诸法的真理就是法身。因为真如在无情份上它就体现为法性...
楞严经 27
2022-12-06
《楞严经》讲座 ⑬
2022-12-05
第二讲 四科七大本如来藏(2001年5月22日) (接上篇)下面讲第二个题目。四科七大法法皆真,皆如来藏性。因为我们四科也好,七大也好,都是一些现象,都是一切诸法的现象。那么诸法的本质是什么呢?诸法的体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在诸法上面见到了缘起性空的道理,那么法法皆真。因为你离开了哪一法,你都无法见到真理。因为每一法既有事的一面,又有理的一面。在事相上我们要空,要去掉执著;在理上,...
《楞严经》讲座 ⑫
2022-12-04
第二讲 四科七大本如来藏(2001年5月22日) (接上篇)为了明白这个四科七大,下面简单地把五蕴给大家讲一讲。因为讲到五蕴以后,后面的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大体上就能够明白。 五蕴有时候叫做五阴,在鸠摩罗什翻译的时候是翻译成五阴。阴的意思是什么呢?盖覆义。因为这五件事是迷界的心理现象和物质现象,把我们的真心、把我们的智慧盖覆了。玄奘法师翻译的叫五蕴。就是《心经》上...
《楞严经》讲座 ⑪
2022-12-03
第二讲 四科七大本如来藏(2001年5月22日) (接上篇)这里还讲到有七大。七大者,这种对一切诸法归类的方法是《楞严经》特有的一种方式。我们有时候讲四大,那仅仅指的是物质方面,地、水、火、风, 那完全是物质的。有时候讲五大: 地、水、火、风、空。 空,既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物质的。也就是说它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在我们百法里面,是把空归纳为心不相应行法。但是这个空实际上是存在的...
《楞严经》讲座 ⑩
2022-12-02
第二讲 四科七大本如来藏(2001年5月22日) (接上篇)大和尚以及诸位法师、诸位居士: 大家晚上好! 今天是讲课活动的第二天,昨天我们讲了一个题目,是叫“迷悟的两种根本”,今天我们讲第二个题目,就是《楞严经》讲的四科、七大。这个题目叫“四科七大本如来藏”。 四科七大包括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世间的一切万法,如来藏有在缠如来藏,有出缠如...
《楞严经》讲座 ⑨
2022-12-01
第一讲 众生迷悟的根源(2001年5月21日) (接上篇)“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前面讲的是生死的根本,下面讲的是涅槃的根本、菩提涅槃的根本。菩提涅槃跟生死一样,也是无始以来就有的。因为这两个东西,其体是一,并不是两件事。生死与涅槃同在,生死与涅槃不是两件事,生死与涅槃是一件事。...
《楞严经》讲座 ⑧
2022-11-30
第一讲 众生迷悟的根源(2001年5月21日) (接上篇)什么是两种根本呢?佛说:“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生死根本是什么呢?就是:“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以攀缘心为自性,以攀缘心作为真心,这就错了。攀缘心是什么呢?攀缘心就是我们的“识”。什么叫做攀缘心?就是一时想这,一时想那,整个的心态就像一只猴子一样。见过猴子的人一定会知道,猴子的手上总要抓一个东西。...
《楞严经》讲座7
2022-11-29
接上篇)下面我们讲“迷悟的两个根本”,这是《楞严经》的出发点,是《楞严经》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楞严经》第一卷,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佛向阿难提出这个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这个问题呢?是在七处徵心,十番显见之...
《楞严经》讲座 ⑥
2022-11-28
第一讲 众生迷悟的根源(2001年5月21日) (接上篇)阿难开悟以后,说偈赞佛:“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本来学佛、成佛是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但是由于阿难心、言都直,所以他在佛的教导下,亿劫的颠倒想都在顷刻之间消融殆尽,所以叫“销我亿劫颠倒想”,亿劫颠倒想就是妄想,“不历僧祇获法身”,不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就能证得法身,证得法身是什么...
楞嚴經25
2022-11-27
《楞严经》讲座 ⑤
2022-11-26
第一讲 众生迷悟的根源(2001年5月21日) (接上篇)这样讲大家听得懂么?(众答:听懂了)那么是有多数人听懂了还是少数人听懂了?(众笑)讲得快了还是慢了?(众答:刚刚好!)后面的人都能听到吗?(答:能听到)我们共同学习这部经典,就希望大家多少都能受益、都能够有所收获。不单是各位有所收获,我也希望我自己有所收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部《楞严经》我也是四十年前学习过。四十年前...
《楞严经》讲座 ④
2022-11-25
第一讲 众生迷悟的根源(2001年5月21日) (接上篇)“修证”,根据这种“密因”去行持就叫“修”,修行所得到的结果就叫做“证”,所以叫“密因修证”。修是一种行为,是一个过程,修与证可以说是同步的,也可以说是有先后的。因为你有一分行持就有一分体验,从这样来讲,修与证是同时的;那么如果说把修和体验看作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那么修就是因,证是果,所谓修因证果,这两件事既是同时又是一...
《楞严经》讲座 ③
2022-11-22
第一讲 众生迷悟的根源(2001年5月21日) (接上篇)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我们昨天已经将《楞严经》的翻译、传播的情况给大家作了一个大致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正式地进入《楞严经》内容的讲解。昨天我也说到《楞严经》这么长,七八万字,只有七天的时间怎么也讲不完,就是每天念一卷也得一个多小时,所以不可能逐字逐句地讲,只能讲几点主要的内容或者说选几个主要的题目来跟大家共同...
《楞严经》讲座 ②
2022-11-21
希有难得之经(2001年5月20日) (接上篇)像《楞严经》这样一部重要经典,我们现在的人要接触它,学习它,似乎很容易,可是在唐以前,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在这里,我想围绕《楞严经》的传译,讲两件事情,大家就知道,这部经典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楞严经》是由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三藏从印度秘密带到中国的,开始翻译的时间是唐中宗神龙元年。般剌密谛三藏把《楞严经》带到中国,非...
《楞严经》讲座 ①
2022-11-20
《楞严经》讲座――讲于新加坡大毗卢寺希有难得之经(2001年5月20日) 慧雄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晚上好! 感谢慧雄大和尚慈悲,感谢毗卢寺常住慈悲,今天能有缘坐在这里,跟各位一起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个因缘非常殊胜。 在汉传佛教中,古来就有“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之说。意思是说,要成佛,必须学习《法华经》,因为《法华经》...
楞严经 24
2022-11-19
楞严经23
2022-11-13
《坛经》讲座 第一讲 禅宗与六祖 ③
2022-11-09
谈到开悟的榜样,应该说禅宗所有的祖师都是开悟的榜样。因为禅宗的祖师,如果未开悟的话,就不能够“成佛作祖”,也就不成其为祖师了。而在这济济的祖师大德丛中,六祖慧能大师,以他一生的行履,以他修行、开悟、保任、弘法的人生历程,脱颖而出,成为一个熠熠生辉的开悟者的代表,成为千载以来众生钦仰爱戴的榜样。 六祖慧能大师,他本是一个出身微贱、没有文化的砍柴人。二十二岁的时候,听到有人读《金刚经》,而...
楞严经 22
2022-11-04
《坛经》讲座 第一讲 禅宗与六祖 ②
2022-11-01
二、开悟的法门(1996年7月27日,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刚才我说到,佛教有许多宗派。小乘宗派我们暂且不去讲它。单就汉传佛教,即大乘佛教,就分有八个宗派: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宗派呢?这是因为,每个宗派的创始人,在探索解决我们人生根本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以及自己的实际体验。他们为了将自己的经验、方法加以强调,加以推广,以...
楞严经17
2022-10-29
《坛经一滴》|| 《坛经》讲座 第一讲 禅宗与六祖 ①
2022-10-29
第一讲 禅宗与六祖(1996年7月27日,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要讲《坛经》,就不能不首先介绍一下禅宗,因为禅宗的形成与《坛经》有密切的关系;第二,又因为《坛经》是六祖大师的语录,也是我们中国历代祖师著作中唯一称作“经”的语录,所以,也得介绍一下这部语录的说者--六祖大师;第三,因为禅宗与六祖的关系,可以说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没有六祖也就没有我们现在所说的禅宗。因此,我把今天要讲的...
楞严经 16
2022-10-22
楞严经 15
2022-10-15
楞严经 14
2022-10-11
《楞严经》第一讲 众生迷悟的根源 --1
2022-10-10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我们昨天已经将《楞严经》的翻译、传播的情况给大家作了一个大致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正式地进入《楞严经》内容的讲解。昨天我也说到《楞严经》这么长,七八万字,只有七天的时间怎么也讲不完,就是每天念一卷也得一个多小时,所以不可能逐字逐句地讲,只能讲几点主要的内容或者说选几个主要的题目来跟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 一、关于《楞严经》的经题 我们今天先把《楞严经》的题目...
楞严经14
2022-10-08
楞严经13
2022-10-02
楞严经 12、
2022-09-26
楞严经 10、11
2022-09-25
楞严经 9
2022-09-24
楞严经 8
2022-09-23
楞严经 6、7
2022-09-22
楞严经 4、5
2022-09-21
楞严经 3
2022-09-19
楞严经 1
2022-09-18
楞严经 27
2022-09-18
成刚法师 楞严经 27
学《心经》用《心经》
2022-06-16
一、学《心经》这次大家到四祖寺来,我选了个题目,“学《心经》用《心经》”。大家都知道,《心经》只有短短的260个字,但它是佛教思想的精华所在,佛教修行法门的要领所在,佛教的一切思想都是围绕着《心经》展开的。《心经》的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题目往往使我们初读《心经》的人感到不容易理解。因为佛经是从印度翻译过来的,保持了许多梵语原来的读音,这就是古代的外来语。首先说经的题目“般若波罗蜜...
《心经》要义 ④
2022-06-15
接下来讲缘觉、声闻、菩萨、佛的境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讲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法是缘觉的法,是缘觉觉悟了的法,是缘觉的生命境界,是缘觉所修行的法门。但是,在空相之中,缘觉所修的法门也是空的。如果缘觉执著于他所得的修行成果,那他就有了一个包袱。凡夫有我执,缘觉、声闻破了我执以后,如果他以所得的成果为满足,那就还有法执。凡夫我执重,二乘法执重,只有到了菩萨的境界,我...
《心经》要义 ③
2022-06-14
接下来,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说“显了般若”,一是说“秘密般若”,最后以咒语来结束全经的内容。从“舍利子”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是说“显了般若”,告诉我们般若是怎么回事。从“故知般若波罗蜜多”一直到“即说咒曰”这一段是说“秘密般若”,就是不把这个意思明白地说出来,而是将无量的妙义都包括在密咒之中。最后的密咒,是以持诵陀罗尼的方式来总持般若的妙用。总而言之,《心经》这260个字就是讲般...
《心经》要义 ②
2022-06-13
现在大家来看这部经的经文。“观自在菩萨”,按照一般的理解,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可以这样理解,但也不要完全局限在观世音这一位菩萨的身上。那么应该怎样理解呢?所有按照般若的妙义来照见五蕴皆空的菩萨行者都是观自在菩萨,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每个人都要使自己成为观自在菩萨。这个“观”,就是觉照。觉照什么呢?照破烦恼,照破五蕴。五蕴皆空了,度一切苦厄,就能得自在。所以一定要把观自在菩萨和一切修菩萨行...
《心经》要义 ①
2022-06-12
各位居士请安静下来。请各位打开这本经书(《金刚经》《心经》与《普贤菩萨行愿品》合刊)的第75页,我们一起来念诵《心经》。先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大家安静地坐三分钟。当我们安静下来的时候,我们的心会非常恬淡,而且也有一种力量,使得妄想不会生起,烦恼不会起作用。这种境界就是观照的力量,就是《心经》上面讲的“照见”。这个“照”,就是觉照。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都有觉照,妄念就会减少,烦恼...
附录 《心经》与生活禅 第二部分
2022-06-11
二、禅在哪里禅在哪里?禅在生活中,禅在当下。这是禅的决定见,般若的决定见,佛法的决定见。千佛出世而不易,历诸古今而不变。(一)禅在生活中《心经》与生活禅这个题目,乍一看好像拉不上关系。其实,《心经》的全文没有一个字非禅,也没有一个字不是我们净化生命、净化生活的法宝。禅的使命就在于净化生命,净化生活。《心经》不但与生活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心经》就是生活禅的纲领。生活禅的宗旨“觉悟人生,奉...
附录 《心经》与生活禅 第一部分
2022-06-10
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各位居士: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心经》与生活禅”。既然是讲《心经》,请大家一起来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佛陀以大智慧,引导我们到达觉悟的彼岸、涅槃的彼岸,这就是《心经》的要义。这个题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心经》说什么;第二部分,禅在哪里。一、《心经》说什么先讲第一部分,《心经》说什么。有四个小题目。(一)大智慧。...
附录《心经》讲座 第二讲
2022-06-09
各位善知识:下午好!上午我们围绕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句话,讲了《心经》的要义和纲领。下午我们还是围绕这句话,讲“观世音菩萨”的“观”,以及讲“照见五蕴皆空”的“照”。观和照,都是智慧的代名词。在修行上,观有止观,照有觉照,有这样一些非常深刻、非常具体的修行的方法。“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一个“行”字,就是讲观世音菩萨如何在修般若行的时...
附录《心经》讲座 第一讲
2022-06-08
各位善知识:早上好!今天在座的各位大德,可能有很多都是在第一天见过面的,所以客气话就不讲了。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的,是佛教的一部最短的经典、一部念诵率最高的经典。在全世界,所有汉语系、藏语系佛教当中,它是每天都要念诵的一部经典。我相信这部经典的念诵率每天要超过一亿遍。因为中国的佛教徒有一亿,还有许多韩国、日本的佛教徒,也是每天持诵《心经》,所以《心经》是一部念诵率最高的经典。《心经》也是一...
第十三讲 如实空 如幻有
2022-06-07
七天的禅修活动到今天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七天来各位都很精进,共同成就了这次的一期一会。在这七天中,我也讲了不少话,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心经》。今天,想就学习《心经》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心经》260个字,加上题目268个字,讲的是什么呢?就讲六个字:如实空,如幻有。这就是整部《心经》的核心内容。“照见五蕴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诸法空相……”一直到最后“无所得”都是讲的如实空,只是层次...
第十二讲 收摄六根 不染六尘
2022-06-05
参禅、修道,按照佛经上的要求是要选择寂静的地方,选择远离尘劳、连牛羊都不到的地方。山林深处,最适于修禅、修定。古代的寺院都是修在山林里,慢慢地寺院周围也就有了人家。有人家有好处,但也有影响。我们这七天的禅修,前几天安安静静的,本来挺好。今天是第六天,就被高音喇叭吵了一整天,不但在禅堂打坐受到严重的影响,连午休都受干扰。现代社会提倡环保,在一个符合环保要求的环境里,首先是没有垃圾污染,其次就是...
第十一讲 持诵《心经》的感应
2022-06-05
今天讲一个持诵《心经》的功德感应。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译本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在玄奘法师之前,还有鸠摩罗什翻译的《心经》。玄奘法师本人就是持诵《心经》的受益者。大家都知道玄奘法师在去印度取经的路上,万里孤征,经流沙,过火海,受尽种种苦难。这些苦难有的是来自道路险阻,有的是来自自然界的恶劣气候,也有的是来自人为的土匪抢劫,总而言之,困难重重。在古代社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些困难是可以想像得到...
附录 《心经》要义 ②
2022-06-04
现在大家来看这部经的经文。“观自在菩萨”,按照一般的理解,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可以这样理解,但也不要完全局限在观世音这一位菩萨的身上。那么应该怎样理解呢?所有按照般若的妙义来照见五蕴皆空的菩萨行者都是观自在菩萨,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每个人都要使自己成为观自在菩萨。这个“观”,就是觉照。觉照什么呢?照破烦恼,照破五蕴。五蕴皆空了,度一切苦厄,就能得自在。所以一定要把观自在菩萨和一切修菩萨行...
第十讲 说秘密般若
2022-06-03
《心经》的第一大部分是说“显了般若”。“显”就是明显、开显,用明显的道理解释“般若”的重要,“般若”的功能、功德和力量。“般若”对凡夫、二乘、菩萨,在解决生命问题上都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般若是指导,是眼目,凡夫、二乘、菩萨离开了般若,就等于没有了眼目。《宗镜录》上讲,六度当中,五度如盲,般若如眼。六度是修菩萨道必须行持的法门。六度如果没有“般若”,其他的五度就都不能成为到彼岸的法门,只有以“...
第九讲 无所得
2022-06-02
《心经》讲到“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接下来是“以无所得故”。关于这一句,有的注解是把它连在“无智亦无得”的后面,有的是放在“菩提萨埵”的前面,也有的是专门注解这一句。连上还是接下,这在经文当中至关重要。这一句和上面“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智亦无得”是呼应的。讲到菩萨的修行法门,也不能以有所得心而修。凡夫法、缘觉法...
第八讲 知苦 断集 慕灭 修道
2022-06-01
照见五蕴皆空,照见十二处皆空,照见十八界皆空,照见十二因缘皆空,照见四谛皆空,照见菩萨的智与得皆空,是说从凡夫法、二乘法一直到菩萨法都不可执著。只有把不同层面的执著去掉,才能真正地度一切苦厄。所谓不同层面的执著,就是说凡夫有凡夫的执著,缘觉有缘觉的执著,声闻有声闻的执著,菩萨也同样有菩萨的执著。执著是什么呢?就是与实际、空相相违背的那些观念,也就是局限性。只有把不同层面的局限性一一加以突破,...
第七讲 十二因缘
2022-05-31
什么是生命?这几天讲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就是生命。什么是生活?也还是这些。什么是禅呢?就是“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生活,五蕴皆空就是禅。禅所要追求的就是一个“空”,空了才能有。空,不是空无的空,不是不存在的空,是真空。有,也不是世俗的有,是妙有。什么是真空呢?离偏空、顽空,由破二执所显示的那种超然脱俗的境界就是真空。什么是妙有呢?无名无相,运用无穷,各得其妙,而又没有任何执著,那就是...
第六讲 三科法门
2022-05-30
古今的《心经》注解关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话有很多种解释。“色不异空”,有的注解认为这是破凡夫的有见,凡夫执著色法是实在的,我是实在的,所以以空破执著。“空不异色”,是破二乘的偏空之见,因为二乘片面地强调空,有时候会对一切诸法的假名安立产生消极作用,所以执著偏空也是不对的。还有外道的顽空,更加有害。所谓顽空,就是懵懵懂懂,空无所有,不起任何作用。这是这四句话另外的...
第五讲 何为诸法空相
2022-05-29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诸法空相指的就是上面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是诸法真实的相状或者状态。一切法都是缘生缘灭,都没有自性,无自性故空。一切法的状态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状态,是一切诸法的原态、本来面目。不随诸法之生而生,也不随诸法之灭而灭,所以是“不生不灭”。不因为修行,断除了烦恼,诸法的空相...
第四讲 生命与空性没有距离
2022-05-27
在禅修活动中讲一部经,这也是一种方便,从前似乎没有人像这样做过。禅修本来就是要消除知见,不在语言文字上起分别。在禅修中讲一部《心经》,这明显地是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不过,我是想把《心经》和禅修尽量地结合起来,用禅的理念来理解《心经》,用《心经》的思想来指导禅修,两者并不矛盾。前面的三讲讲了《心经》的题目和第一段的内容,这一讲开始讲《心经》第二段的内容。这一段内容主要是阐明般若的妙义。实际上整...
第三讲 超越自我 显现生命的原态
2022-05-26
修行的全过程,就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这句话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超越自我,突破自我。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我执、我见。“我”是在生命主体上产生的一种虚妄分别。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消灭五蕴本身,而是要空掉我们在五蕴上所起的种种妄念。所谓“空”,不是要消灭它,砸碎它,而是要转变、超越、突破、净化它。这些就是“空”所包含的意义。“我”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我”呢?一般的人...
照见五蕴皆空 超越自我
2022-05-25
上午讲了《心经》的题目,晚上讲《心经》的第一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是《心经》的第一段,也是《心经》的总纲、提纲。这一段文字,是我们修行的大法门、总的纲领。《心经》的核心内容,就在这一句当中,就在这一段经文上。这一段经文,开宗明义就是三种般若具足,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都在这一段话中完整地体现出来。这段话的语言文字就是“文字般若”...
第一讲 《心经》开题
2022-05-24
第一讲 《心经》开题2008年9月17日讲于河北邢台玉泉禅寺戊子年秋季禅修 玉泉禅寺的七日禅修活动,今天算是正式开始了。我为这次禅修活动起香写了四句话: 老病扶持得得来,玉泉炉鞴又重开。 愧无妙法为人说,共吃赵州茶一杯。 我们大家一起在这里禅修,七天的时间,抛开种种形式,以内容为主,从实际出发,把这次禅修活动办得扎扎实实,使我们参加的每一个人都能...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⑨
2022-05-23
四、释经文 第四分,以秘密般若称赞显了般若。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在宣示甚深般若之后,又以神咒来譬喻般若伟大崇高的能量。般若智慧具有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四种功能。 大神咒,就是讲般若破烦恼,神妙莫测,代表修声闻行所得功德。大明咒,是说般若能破无明,照破无明黑暗,代表缘觉修十二因缘所得功德。无上咒,是说般若能...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⑧
2022-05-22
四、释经文 第三分,般若的妙行。 “以无所得故”,这一句总说凡夫与圣人的所有精神境界、生活境界,在空性中都是不可得的。正因为不可得,所以“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心经》是讲的观自在菩萨修行的法门。观自在菩萨的法门,就是所有修菩萨行之人的法门。一切修行,都要在无所得的真理指导下,依仗般若波罗蜜多这个能...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⑦
2022-05-21
四.释经文“色、受、想、行、识”的意义—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一切法的空相,就是指一切法的实体不可得。一切诸法之相的不可得性体现在六个方面,叫六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一切诸法的六相。以空的智慧观照一切诸法,离生灭,离垢净,离增减。它是真理,它是规律,它是在我们有情无情的世界里起支配作用的永恒而普遍的规律,所以它没有...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⑥
2022-05-20
四、释经文“色、受、想、行、识”的意义— 蕴以积聚为义,色以质碍为义。这个墙是色法,人走到这里,墙的性质虽然是空,但是它的作用不空。作用是什么呢?作用就是质碍,人过不去。有质,有障碍。从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佛教所讲的空,不是说这个物质烧掉了、没有了、破坏了的空,是说这个物质本身就是空。不是色后空,是当体空。 受以领纳为义,也就是感受。六根对六尘,中间有六识,感受六尘境界是违是...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⑤
2022-05-19
四、释经文 第二分,般若的妙义。 现在讲第二分,般若的妙义。般若的妙义就是空义,就是讲这个“空”字。我们现见世间一切万法宛然存在,但是《心经》上说一切皆“空”。 我记得禅宗有一个公案。一个小和尚才出家,师父就教他学《心经》。他在读《心经》的时候产生了一个疑问。《心经》上说,“无眼耳鼻舌身意”。他把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摸一摸,都宛然存在。然后他就问师父:“师父啊!我的...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④
2022-05-18
四、释经文 共有五分。 第一分,全经的总纲。 “观自在菩萨”,观者,观察;自在者,所行无碍。没有障碍才叫做自在。自在从何而来?从观来。观什么呢?观照五蕴皆空。以什么来观照?“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所以“观自在”,是能修般若之人;“般若波罗蜜多”,是所修之法;“照见五蕴皆空”,是在修行过程中不断地运用般若来观照我们的身心性命。观的结果是什么呢?空。空了以后怎么样呢...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③
2022-05-17
三、释经题 上面是总体上将《心经》的段落大意给各位提示一下,下面稍微具体地讲一讲。但是要在两小时以内把这268个字讲得浅显明白,也不容易。 我们先讲经题,经题由四部分组成。 (一)般若 梵语“般若”,中译为慧、智慧、净慧。不管译成什么,都不能完全表达般若一词在梵文中的含义。为了不以智慧二字局限“般若”这个名称,所以仍然保留梵音。一般说有三种般若:文字般...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②
2022-05-16
二、经文的段落及大意 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整个经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显了般若”,从“观自在菩萨”至“真实不虚”。第二部分是说“秘密般若”,从“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至“菩提萨婆诃”。 如果细分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分就是《心经》的总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二分从“舍利子”至“无智...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①
2022-05-14
一、《心经》要义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大家经常诵的一部经,也是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我们学习的题目叫做《生活中的智慧—〈心经〉导读》。 《心经》共268个字,正文260个字,题目8个字。这268个字,把佛教的要义,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讲得极为透彻。《心经》是打开佛法大门的钥匙,是我们学习佛法的纲领,也是我们观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心经》这268...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⑥
2022-02-07
四、释经文“色、受、想、行、识”的意义— 蕴以积聚为义,色以质碍为义。这个墙是色法,人走到这里,墙的性质虽然是空,但是它的作用不空。作用是什么呢?作用就是质碍,人过不去。有质,有障碍。从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佛教所讲的空,不是说这个物质烧掉了、没有了、破坏了的空,是说这个物质本身就是空。不是色后空,是当体空。 受以领纳为义,也就是感受。六根对六尘,中间有六识,感受六尘境界是违是...
心经念诵版
2022-01-01
心经念诵版,慢慢领悟,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⑤
2021-12-30
四、释经文 第二分,般若的妙义。 现在讲第二分,般若的妙义。般若的妙义就是空义,就是讲这个“空”字。我们现见世间一切万法宛然存在,但是《心经》上说一切皆“空”。 我记得禅宗有一个公案。一个小和尚才出家,师父就教他学《心经》。他在读《心经》的时候产生了一个疑问。《心经》上说,“无眼耳鼻舌身意”。他把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摸一摸,都宛然存在。然后他就问师父:“师父啊!我的...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④
2021-12-29
四、释经文 共有五分。 第一分,全经的总纲。 “观自在菩萨”,观者,观察;自在者,所行无碍。没有障碍才叫做自在。自在从何而来?从观来。观什么呢?观照五蕴皆空。以什么来观照?“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所以“观自在”,是能修般若之人;“般若波罗蜜多”,是所修之法;“照见五蕴皆空”,是在修行过程中不断地运用般若来观照我们的身心性命。观的结果是什么呢?空。空了以后怎么样呢...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③
2021-12-27
三、释经题 上面是总体上将《心经》的段落大意给各位提示一下,下面稍微具体地讲一讲。但是要在两小时以内把这268个字讲得浅显明白,也不容易。 我们先讲经题,经题由四部分组成。 (一)般若 梵语“般若”,中译为慧、智慧、净慧。不管译成什么,都不能完全表达般若一词在梵文中的含义。为了不以智慧二字局限“般若”这个名称,所以仍然保留梵音。一般说有三种般若:文字般...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②
2021-12-25
二、经文的段落及大意 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整个经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显了般若”,从“观自在菩萨”至“真实不虚”。第二部分是说“秘密般若”,从“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至“菩提萨婆诃”。 如果细分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分就是《心经》的总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二分从“舍利子”至“无智...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①
2021-12-24
一、《心经》要义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大家经常诵的一部经,也是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我们学习的题目叫做《生活中的智慧—〈心经〉导读》。 《心经》共268个字,正文260个字,题目8个字。这268个字,把佛教的要义,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讲得极为透彻。《心经》是打开佛法大门的钥匙,是我们学习佛法的纲领,也是我们观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心经》这268...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④
2021-11-04
第一分,全经的总纲。 “观自在菩萨”,观者,观察;自在者,所行无碍。没有障碍才叫做自在。自在从何而来?从观来。观什么呢?观照五蕴皆空。以什么来观照?“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所以“观自在”,是能修般若之人;“般若波罗蜜多”,是所修之法;“照见五蕴皆空”,是在修行过程中不断地运用般若来观照我们的身心性命。观的结果是什么呢?空。空了以后怎么样呢?“度一切苦厄”。运用般若,观照五蕴皆空,...
《心经》解读 |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021-10-19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过去的诸佛,现在的诸佛,以及未来的诸佛,他们都是依般若波罗蜜来修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为什么说般若波罗蜜这个法是成佛之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般若波罗蜜所流现出来的、所成就的。换句话来说,就是菩萨的六度万行,他的福德庄严、他的智慧庄严圆满了,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大乘佛果的最高的果位。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2021-10-14
(一)般若 梵语“般若”,中译为慧、智慧、净慧。不管译成什么,都不能完全表达般若一词在梵文中的含义。为了不以智慧二字局限“般若”这个名称,所以仍然保留梵音。一般说有三种般若: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由经教所显示的道理,比如说由学习“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教诫而获得的智慧为文字般若。 在文字般若的基础上,随文生解,随解起行,进行正思维所获得...
《心经》解读 |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2021-10-12
无所得——无所有、不可得、自性空里面却有无量的功德,这些功德很多,概述了四种。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菩提萨埵”就是觉有情,有时候叫有情觉,菩提是觉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菩提萨埵简称叫菩萨。菩萨是有情众生的觉悟者,这是从自利的角度来说。那菩提萨埵,还有觉有情,是以他的慈悲心来觉悟一切众生,所以叫觉有情。从自利角度是有情觉,有情众生的觉悟者;从利他的角度来说,这个觉是动词,令一切...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②
2021-10-04
二、经文的段落及大意 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整个经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显了般若”,从“观自在菩萨”至“真实不虚”。第二部分是说“秘密般若”,从“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至“菩提萨婆诃”。 如果细分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分就是《心经》的总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第二分从“舍利子”至“无智...
《心经》解读 |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2021-09-28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是进一步广说。广说什么呢?在诸法真空实相当中,无凡夫法、无圣人法,绝待、清净。“无色”就是没有这些色法。这个身体的色法,是我们业识的心所显现的一个影子,自性了不可得——无色。所以大乘般若的知见,确实是冲击着我们固有的颠倒见。 维摩诘为了教化众生,示现生病,示疾。由于示现生病,这些国王、...
《心经》解读 |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2021-09-14
我们来看这一段。一般无论是大经还是小经,它在结构上、组织层次上都有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刚才念的这一段就是《心经》的序分。正宗分就是从下面“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直到“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是属于主要概述的正宗分。从“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大明咒”以来,这是属于流通分。大概是这么一个划分。序分开宗明义,这里没有像一般经典出现六种证信,直接开门见山,指出说法的人是观世音菩萨。...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 ①
2021-09-09
生活中的智慧 —《心经》导读一、《心经》要义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大家经常诵的一部经,也是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我们学习的题目叫做《生活中的智慧—〈心经〉导读》。 《心经》共268个字,正文260个字,题目8个字。这268个字,把佛教的要义,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讲得极为透彻。《心经》是打开佛法大门的钥匙,是我们学习佛法的纲领,也是我们观照宇宙人...
《心经》上的究竟涅槃是什么意思?
2021-06-30
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从认识论来讲是缘起性空的诸法实相;从行为论来讲就是要以大悲大智的无我精神修菩萨行。 般若的总纲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能这样做就是菩萨。不离相就会有执著,有很多分别对待,因此生起计较、爱憎、种种差别、种种烦恼,轮转生死。有执就有相,离执即离相,能够离一切相,在意识上没有计较分别,那就超越了第六意识境界、第七末那识的我执境界。由缘起契证空性,由空性洞察缘起,从而明因识果,广...
《金刚经》的总骨
2021-04-28
(一)无住生心如《金刚经》须菩提请佛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答他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是《金刚经》的总骨,假使把这句领会了,一卷经文也就明白了。释尊告诉我们,行菩萨道的时候,“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意...
《心经》的精华要理
2021-01-30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四句,是《心经》的精华要理。略释如下:“观自在”:是教你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自己若在,就不会向外驰求,到处攀缘。若是不在,则容易妄想纷飞,甚至发神经。总要找机会,令人...
《心经》开示 | 揭谛揭谛
2021-01-11
揭谛揭谛,什么是“揭谛”?揭谛的意思是“去”、“度”。本身是咒语,是诸佛的秘密的真言,不用翻译的。强译也有它的含义:是“去”或“度”的意思。“波罗”是“彼岸”的意思。波罗揭谛:“度到彼岸去”。彼岸是什么?生死是此岸,脱离生死苦海是彼岸。比喻...
《心经》开示 | 持咒
2021-01-05
第七部分属于“秘密分”,经文里:“揭谛揭谛……娑婆诃”。前面是显说,后面是密说般若部分。整部经有显说有密说,这个密说,是正说咒语。我们再补充解释一下“神咒”。咒语,梵语叫做陀罗尼。它的中文意思是总持、真言、密语的意思。什么是总持?总持,就是...
《心经》的力量大得不得了,怎样念才能更有效?
2021-01-02
为什么每一次讲经之前要念《心经》?都是驱魔的,《心经》是祛魔的。 玄奘法师,他到印度去取经,在沙漠地带,一个人,晚上住在那裏,就看到飞沙走石,好象千军万马冲过来了,他马上就念《心经》,念了几遍,什么都息下去了。所以说《心经》力量很大,不要...
《心经》开示 | 赞叹般若波罗蜜多
2021-01-02
“无上咒”,什么叫无上?无上就是“超胜”的意思。为什么说超胜?因为它直契无上的涅槃,世出世间法无有一法过于其上。这样的般若波罗蜜多,可以让我们直取无上涅槃,究竟彻底圆满证入无生、彻底解脱生死六道轮回的痛苦。一切世间万法和出世间其他法,没有这...
《心经》开示 | 怎样才能有智慧
2020-12-28
智慧从哪里来?智慧就通过观照一切诸法的真实相。一切诸法的真实相是什么?三法印。怎么样才能变得有智慧,明白吗?好好地观察诸行无常,好好观察一切法缘起无我的道理,好好通达一切法性空寂的道理,就有智慧。聪明不是智慧。有的人很好学,一学就上手,一学...
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2020-12-26
在佛家中,有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心经》共268字。正文260字,题目8字。这268字,把佛教的要义,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讲得极为透彻。《心经》是打开佛法大门的钥匙,是我们学习佛法的纲领,也是我们观照宇宙...
《心经》开示 | 是“大神咒”、“大明咒”
2020-12-22
第六是“证知分”。“证知分”的经文是:“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真实不虚”。“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这里承上启后,再次强调。通过前面的演说,通过上面的分析:般若怎么样照见五蕴皆空、一切法的真相,五蕴、十二入、十八界乃至四谛、十二因...
《心经》开示 | 无上正等正觉
2020-12-21
正等:正,是不偏的意思;等,是平等的意思。就是自觉以后,不仅他自己觉悟而且能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能够把自觉所觉悟的内容、觉悟的真相毫无遗漏地奉献给众生;能够在生死大海中,度脱沉迷在苦海中的凡夫众生,帮助这些众生远离苦海、脱离苦道,这就是菩萨了...
《心经》开示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020-12-16
我们上节课讲了“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讲了三世的概念,讲了诸佛的概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就是说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一切佛,他怎样成道,成道的根本原因,依照什么样的方法成道、能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那就是依照般若...
《心经》开示 | 福慧圆满
2020-12-15
觉他,主要是从福德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彻底觉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但看到众生沉沦在生死六道里受无量的痛苦,就发菩提心,一定要弘法利生、广修六度万行、帮助法界一切众生觉悟。实际是帮助众生,也是修福。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所以,自觉主要是从智慧的角度...
《心经》开示 | 本觉、始觉
2020-12-14
自觉,有本觉、始觉、始本合一。什么是本觉?我们觉悟,究竟觉什么?我们众生的心体。我们一切众生都有心,有心就有佛性,就可以成佛。没有心就没有佛性。正是众生有佛性、有心,才能够成佛。木头石块能成佛吗?虽然我们讲“有情无情同圆种智”,这是从我们的...
《心经》开示 | 透视五蕴
2020-12-13
《心经》不是讲“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吗?如果我们找不到脱离苦的根本原因,不能照见五蕴皆空,绝对不能脱苦。反过来说,若能照见五蕴皆空,能明白它不可得,明白它没有独立性,没有主宰性,就能脱苦,就能度一切苦厄,就能超越生死六道轮回。我...
《心经》开示 | 守护身口意
2020-12-12
什么是修?什么是觉悟?觉悟就是要好好觉悟诸行无常,一切法都是缘起无有自性,无有独立主宰性,无有实在性。明白了这些,我们才不会对法起贪着心,对人对事对物起嗔恨心,通达不可住,不可着,不可得,清凉自在。通达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我们才能真正涅槃寂...
《心经》开示 | 贪与嗔
2020-12-11
造业、感苦的真正的根源问题是对诸法无我这个真相不清楚,对一切法没有实在、都是缘起的、都是无常的、没有独立性、没有主宰性这样的真相不清楚,在这里起了迷惑。我们的实有感、实在感导致我们对好的、对喜欢的起贪心,对不喜欢的、不符合我们条件的就起嗔心...
《心经》开示 | 造业受报
2020-12-10
我做一件事情,我的身体的行为,我的语言表达,我的起心动念,这就是业。什么是业?只要我们一举一动就是业,这是身体上的行为,但一举一动就有善、恶不同的业。善,就是利益众生。恶业就妨碍众生、伤害众生。比如说:杀、盗、淫——我们身体表现出来的恶业;...
《心经》开示 | 什么是无明?
2020-12-09
我们现在科技发达点,生产得多点,也可以搞点机械化,种田也好种菜也好,不挨饿了,纺纱织布,衣服也穿得多点了,保暖了。这只是局部的解决我们人生几十年一点点的苦。可比起我们六道轮回的苦,简直是杯水车薪。真正要解脱痛苦、跳出苦海,我们就要真正去觉悟...
《心经》开示 | 人活着的意义
2020-12-08
人有什么很大的痛苦?我们说人都已经很苦了,但相比起三恶道的众生,那些痛苦算啥?我们死了后,是不是啥都没有?我们死了后什么都没有了,我想那太好了,那就解脱了。死了就解脱了,那多好。问题是死不了怎么办?它还要投生,它还要轮转啊,这个问题可麻烦了...
《心经》开示 | 学佛和佛学
2020-12-05
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搞清楚,学佛不是单纯的做学问。很多专家、学者把佛教作为一个宗教哲学、作为学问来研究它,研究佛陀什么时候出世,考据地址,研究佛陀的思想,只是作为学问来研究。这是世间学者的态度。我们佛教是为了觉悟众生,所以,学佛和佛学是有差距...
《心经》开示 | 三世诸佛
2020-12-02
今天我从苏州刚赶回来,是参加全国佛教教育委员会的会。上节课讲到:“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上节课讲了两个字“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从时间上来说。我们体会到时间的虚幻性,实际上告诉我们诸行无常的一个道...
《心经》开示 | 通达无有自性
2020-12-01
在缘起里,我们知道不可得,知道无有自性,就是在解脱的状态,就在成就智慧的状态,所以,修福与修慧并不是分开来的。无所住,就是成就我们的般若空慧;利益众生,就是成就我们的福德。所以缘起事相之间的必然联系就是因果的事相。我们在什么地方通达空性?就...
《心经》开示 | 无所住生其心
2020-11-30
我们说,凡、圣有多大的差距?就是这一刹那、当下觉还是不觉。不觉,每个当下都粘起来。这个当下不觉,下一个当下也不觉,再下一个当下也不觉……无量劫也不觉。我们觉悟在当下,每个当下都觉悟即生即灭,每个当下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绝对是见,不是不见这...
《心经》开示 | 当下解脱
2020-11-29
对三世如果我们能明白,就能从里面解脱出来。这对我们很有用。我们为什么执着?就是见生不见灭。我们生活上很多例子,受不得人家的一句刺激的话,受不得人家对自己蛮横无理的行为。实际如果通达一切有为法皆为幻相的话,我们时时刻刻都是处在解脱的状态。凡夫...
《心经》开示 | 突破错觉
2020-11-26
(如何理解)“虚妄”,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能落在实有,不能落在实无,在我们见生的同时要见灭,见灭的同时要见到生。缘起就是要通两边的。着实有这一边也不行,着实无也不行,只有离开实有实无,即生即灭,我们才能通达一切万法真实的状态,我们才不会在万法...
《心经》开示 | 在当下没有永恒
2020-11-25
在当下没有永恒”是什么意思?当下生就是当下灭了。如果我们感觉到有真实的生有真实的灭,那是我们没有觉悟当下万法的真相。刚刚说“当下”,当下就灭了。实际一切万法在时间上没有真实地停留过,没有真实地安住过。也就是三法印讲的:诸行无常。一切都是在变...
法华经中最精彩的七个比喻
2020-11-07
《妙法莲华经》在大乘经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华经·方便品》中云: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所以经中用了大量的比喻,来阐明甚深难解的哲理,被称为法华七喻。这些比喻在经中的出现,不仅体现出《法华经》的文学性,而且用这通俗易懂的故...
《心经》开示 | 当下解脱
2020-10-27
对三世如果我们能明白,就能从里面解脱出来。这对我们很有用。我们为什么执着?就是见生不见灭。我们生活上很多例子,受不得人家的一句刺激的话,受不得人家对自己蛮横无理的行为。实际如果通达一切有为法皆为幻相的话,我们时时刻刻都是处在解脱的状态。凡夫...
《心经》开示 | 当下不可得
2020-10-23
当下,就是“即现在离现在”,当下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时间的概念,不是一个停留的时间的概念。所以,真正的现在就是当下,当下也是不可得。如果当下不可得,现在根本都不可得,那么未来也根本不可得,更不可说了。但是,我们要注意“不可得”不等于没有。比如...
《心经》开示 | 缘起的两面性
2020-10-20
什么是缘起的两面性?缘起的组合:生。缘起的组合条件改变:灭。条件的组合是在生,但条件的组合也正在改变,就是灭。不是等到下一秒钟才改变,就在组合条件的当下,它就在变,所以这个法就是在变。所以叫即生即灭。我们所感受到的这个生,实际它根本就没有刹...
《心经》开示 | 在当下没有永恒
2020-10-15
“在当下没有永恒”是什么意思?当下生就是当下灭了。如果我们感觉到有真实的生有真实的灭,那是我们没有觉悟当下万法的真相。刚刚说“当下”,当下就灭了。实际一切万法在时间上没有真实地停留过,没有真实地安住过。也就是三法印讲的:诸行无常。一切都是在...
《心经》开示 | 时间也是个生灭法
2020-10-12
今天我们继续《心经》的六十三讲。上节课我们把“究竟涅槃”讲完了。这句是说菩萨依照般若能照见诸法的实相,依照般若的法门修行,无有挂碍,没有恐惧,所以能够远离一切的颠倒梦想,可以证得大解脱,这样的一个究竟涅槃的境界。这节课我们讲:“三世诸佛,依...
《心经》开示 | 照见五蕴皆空
2020-10-08
“诸法无我”主要从空间上来讲。还有,从性质上来讲。我“明向”可以做主、可以想起来就起来吗?分析一下,我真的可以做主吗?不可以做主吧!“想起来”的念头是不是其中的一个条件?骨头、肌肉、神经不配合,能不能起来?抽掉空气,活都活不了,别说起来了。...
《心经》开示 | 目中有人
2020-10-05
“识”是我们的分别、认识、回忆的功能。认识的对象是什么?“色、受、想、行”就是“识”所要认识的内容。“识”是“能”的一边,“色、受、想、行”是“所”的一边。五蕴包含了“能”、“所”。这个“识”的功能也是变化的、不定的。在这个五蕴身心里,没有...
《心经》开示 | 此灭故彼灭
2020-10-04
既然是无明不断引发生死轮回现象,我们抓到引发生死轮回根本条件:无明。“擒贼先擒王”,抓到主要条件、根本条件,其实就是无明。“还灭门”就是这样:“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此”是无明。无明灭,生死轮回就灭。这就是缘起的道理。十二因缘就给我们...
《心经》开示 | 此灭故彼灭
2020-09-29
既然是无明不断引发生死轮回现象,我们抓到引发生死轮回根本条件:无明。“擒贼先擒王”,抓到主要条件、根本条件,其实就是无明。“还灭门”就是这样:“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此”是无明。无明灭,生死轮回就灭。这就是缘起的道理。十二因缘就给我们...
《心经》开示 | 法住智
2020-09-22
要解决我们五蕴身心的痛苦,对五蕴身心的真相要明白。我们在生死六道轮回里如何去造业、如何无明、如何感果,这个过程要非常清楚。这叫“法住智”。在十二因缘里讲得最清楚:我们被无明所蒙蔽,以为五蕴身心里有个实实在在的我,以它为中心去贪取,去造业,“...
《心经》开示 | “缘”是什么?
2020-09-17
“缘”是什么?缘就是条件。条件有主要条件、次要条件。比如说,我们今年稻谷大丰收,那是有条件的,是我们选的稻谷种子好,这是很重要的原因。还有,大家关心,干活大家都去,管理的人很负责,有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施肥、拔草,及时放水,各方面管理到位。还...
《心经》开示 | 什么是真实相?
2020-09-13
什么是真实相?我们现在已经皈依三宝了,也亲近善知识了,也听闻佛讲的很多道理了。佛陀开示了很多很多的法,佛陀最希望告诉我们众生的是什么?这个我们就要把握。佛陀也讲了念佛法门,也讲了禅宗修行的法门,也讲了菩萨的境界,也讲了佛的境界,也讲了凡夫的...
《心经》开示 | 看清真相
2020-09-08
我们怎么样才能够达到究竟涅槃?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整个过程。世间凡夫众生之所以轮回六道的根本原因,从十二因缘、四谛都可以看得出来。它的根本原因是惑——也就是无明。无明引发种种(有漏之法),像十二因缘里讲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
《心经》开示 | 无住涅槃
2020-09-04
上节课还把涅槃的其他一些分类讲了,讲到了“性净涅槃”。什么是性净涅槃?就是说一切诸法的体性是本自空寂的。法法不可得、法法平等、圣凡无差、法性本自空寂的状态,我们方便取个名字叫性净涅槃。主要是从它的法性空寂这个角度来说的,并不是垢染、清净的这...
《心经》开示 | 法外无心
2020-08-31
我们心里显现的一切万法不是实在的。如“受”,比如说敲我一下我感觉痛,这痛也不是实在的。打下去,碰撞后才产生这种痛的感受。不打下去,不碰撞,就不痛了。这个痛的感受是有条件的,不是永恒不变的。我现在心里难受,明天又好了。我现在心情好,碰到不好的...
《心经》开示 | 无始无终
2020-08-24
我执是什么?“我执”就是以为有个不变的东西,以为有独立的存在、有可以主宰的主宰,实际就是“上帝”的概念。所有的外道最后都归到上帝、神,认为他可以创造人类、创造这个世界。神可以创造这个世界、创造人类,是什么?就是独立存在性。人还没有出生,万法...
《心经》开示 | 涅槃
2020-08-13
这节课我们就是讲“究竟涅槃”。我们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涅槃”。涅槃是梵语,还有其他名字:泥洹、灭度、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等。很多种,我们经常在经文里看到的。我们先解释一下,比如说“灭度”。“灭度”是什么意思?灭,是灭除,灭除什么...
《心经》开示 | 修行
2020-08-10
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在我们每个当下,都能够改变自己的习气,都能够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我们的错误观念是什么?不变的执着,常的执着,主宰、独立的这种执着。看事看物看人看自己的身心,都是这种执着的状态。观念没有变,自己的习气也没有变,那么,我们就...
《心经》开示 | 佛法的真实受用
2020-08-06
我们大家要清楚,每个人都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当我们的佛性被无明蒙蔽的时候,我们方便说这叫众生、凡夫。当凡夫众生看清楚了真相、明白了真理,我们方便称他们圣贤。凡夫和圣贤只是明和不明的差别,并不是说有天然的鸿沟,无法跨越,就看我们能不能明白...
《心经》开示 | 看清楚
2020-08-05
我们每个人都有观照的能力,但我们不明白真相,被无明所污染,虽然有观照能力,但是愚痴。你说“我也认得这些书啊,我也看得清楚谁是谁啊,我听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啊!”但是如果我们不明白真相,不明白缘起的道理,不明白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道理,那么...
明向大和尚《心经》开示 | 看清楚
2020-08-01
我们每个人都有观照的能力,但我们不明白真相,被无明所污染,虽然有观照能力,但是愚痴。你说“我也认得这些书啊,我也看得清楚谁是谁啊,我听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啊!”但是如果我们不明白真相,不明白缘起的道理,不明白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道理,那么...
《心经》开示 | 要有智慧去观照
2020-07-28
颠倒梦想是我们迷惑颠倒的一个现实。我们的生死轮回痛苦,不是没有原因的,是有原因有条件的。这个痛苦的根源,究竟在什么处?是不是神、阎罗王、上帝或者其他人造成的?都不是。最主要的根源是我们的无明。我们对事实的真相不清楚,不明白,产生了颠倒妄想,...
《心经》开示 | 虚妄
2020-07-25
“虚妄”,这个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虚妄不等于没有。虚妄是告诉我们一切的相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是不实在的。虚妄不等于没有。梦想不等于没有梦,也不等于这个梦是实在的。其实我们是落了两边的执着。时时面对“梦”,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非实无、非实有”的感...
《心经》开示 | 梦幻泡影
2020-07-21
如果我们执着实有,那是怎么样的感觉?我们讲得最多的,人家表扬我们,我们认为是实在的,有实在的名誉可得。表扬很好听!人家的一句话,我们就觉得很实在,我们一直在回忆,晚上就一直睡不着觉,不断地去追逐,然后慢慢地傲慢就起来了:“人家表扬我,我怎么...
《心经》开示 | 万法不可得
2020-07-18
万法不可得是什么?万法就是我们的生心处。面对万法,但万法不可得。为什么?即生即灭。为什么不可得?缘起性空,没有实在性。所以面对万法,但万法不可得。虽然不可得,但又不离现实。我们的梦想就是这样的。我们说,梦是真有还是真无?我们每个人都面对梦,...
《心经》开示 | 非常非断
2020-07-15
我们禅修,禅修什么?我们打坐观察什么?就观察万法真相、实相。我们打坐常参“念佛是谁”,能参得透吗?能参得透(的话)可以啊!念佛究竟是谁?佛陀告诉我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能离开三法印,能离开缘起性空道理吗?如果我们理解“念佛是谁”有...
《心经》开示 | 念念不住
2020-07-13
从我们的心灵现象也可以观察,如我们的念头,也是即生即灭的。前面念头灭了,跟着又是停留不住的念,根本停留不住。比如我们念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念都是停留不住的。“不停留”是什么意思?念念不住!“念念不住”是什么意思?念念不实在。如果...
《心经》开示 | 相续相
2020-07-07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是“相续相”。什么是相续相?比如我这一眼看到的某某,实际是已经过去了的某某,因为他五蕴身心变化了。这一眼的当下,就不是原来的那个某某了。再下一眼看到的他又已经变了。因为觉察不到,以为这一秒钟的和前一秒钟的是一个。实际我们所...
《心经》开示 | 远离梦想
2020-07-04
那么我们怎么样去远离世间的颠倒呢?下面我们先讲讲“梦想”。梦想,就是梦中的幻想。我们大家都会做梦,既然会做梦就会有想。做梦的时候,山河大地什么都有。人、物、畜生、天人,梦境里都有,在梦幻的世界里存在。我们除了远离颠倒,同时也要远离梦想。我们...
《心经》开示 | 远离颠倒
2020-06-30
净的颠倒:我们世间人以为在世间上很干净,身体也干净,一天到晚要涂脂抹粉,一天除了睡觉八小时,还花三小时这里抹那里涂的,能工作多少时间?能真正利益众生的时间很少,能做善事的时间更少。放在涂脂抹粉上大概要两三个钟头。干什么?漂亮嘛,干净嘛,以为...
《心经》开示 | 断恶修善
2020-06-29
什么叫变化?尽想坏事、做坏事,这样人就变坏了,就是这么回事。老是想好事、亲近善知识,能学佛法,明白因果,好好修行,就是好人,就会变好。现在没有钱,穷光蛋一个,像乞丐一样,有时候还讨不到饭吃,这是有原因的,是以前吝啬。这是不是不能改变?是可以...
《心经》开示 | 涅槃的条件
2020-06-28
佛陀在《阿含经》里告诉我们:我们要得涅槃,先要得法住智。法住智就是告诉我们因缘、因果、缘起——它们之间的必然关系。我们明白了,原来涅槃也是有条件的,只要我们清楚了生死的因缘、生死轮回的条件,轮回的因缘条件消除了,它就是涅槃。为什么说“先得法...
《心经》开示 | 涅槃的条件
2020-06-27
佛陀在《阿含经》里告诉我们:我们要得涅槃,先要得法住智。法住智就是告诉我们因缘、因果、缘起——它们之间的必然关系。我们明白了,原来涅槃也是有条件的,只要我们清楚了生死的因缘、生死轮回的条件,轮回的因缘条件消除了,它就是涅槃。为什么说“先得法...
《心经》开示 | 离苦得乐的希望
2020-06-26
对世间的乐,我们难免执着世间有快乐的地方,认为有实在的快乐可得,认为有固定不变的快乐可得。佛法告诉我们“观受是苦”,这是我们修行的一个方法。还要注意,乐的固定性、实在性是不可得的。乐的固定性可得的话,我们一直乐下去就绝对不会苦。乐嘛!得到了...
《心经》开示 | 诸行无常
2020-06-25
为什么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空是空什么?是空永恒性、空不变性、空主宰性。没有一个固定造业的人。这个造业的人的五蕴时时刻刻都是在变化的——没有这样固定不变的造业者。也没有这样固定不变的受报的人。五蕴身心一直在变化,我们造业和我们所受的果报...
《心经》开示 | 非“常”非“断”
2020-06-24
正是因为万法的规律是迁流变化、相续不断的、非常非断的,所以因缘能起作用。非常——它会变,所以业力一直在起作用,因缘在起作用。如果是“常”,因缘就不能起作用。如果是“断”,因缘也不能起作用。反正做好做坏是一样,大家都不要去田里耕种了。反正明天...
《心经》开示 | 迁流变化
2020-06-23
世间的万法表现为怎么样的现象呢?表现为:迁流变化。所谓迁流变化,就是说,这个变化不是变了就没有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变了还是相续的,表现为不是断灭的状态。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我们否定了永恒性,固定性,不变性,又执着另外一个。既然变了,我们人死...
《心经》开示 | 迁流变化
2020-06-23
世间的万法表现为怎么样的现象呢?表现为:迁流变化。 所谓迁流变化,就是说,这个变化不是变了就没有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变了还是相续的,表现为不是断灭的状态。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我们否定了永恒性,固定性,不变性,又执着另外一个。既然变...
《心经》开示 | 善用皮囊
2020-06-22
第四个是“观身不净”。身体是不干净的,是没有错。“不干净,又这么丑陋,要丢掉它”,“里面都是屎桶、尿桶,要丢掉它”……不行啊!丢掉它活不了。丢掉它干什么呢?我们不能自杀,不能早点去结束我们的生命啊。我们还要用这个臭皮囊。要这个臭皮囊去干什么...
《心经》开示 | 最好的改善
2020-06-21
观“诸法无我”,帮助我们消除自私自利的心态,消除我们内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占有,支配,征服,战争……这些都根源于我们内在的一种错觉。“无我”不是“没有我”的意思,是要消除我们那种对“我”的实有感,消除我们内在的那种主宰性的错觉,消除我们内...
《心经》开示 | 做不了主
2020-06-20
“无我”的道理,就是破除我们从空间上的“独立性”、从时间上“永恒”的、“主宰性”的执着。以为自己啥都能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的是这样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我们有时候根本就不考虑他人,不考虑我们自己行为的影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主宰...
《心经》开示 | 目中有人
2020-06-19
我们说,什么是缘起性空?缘起就是条件的组合。既然是条件的组合,它就没有独立存在性,它就没有主宰性,它就不是自己成立自己的。所以,空性是没有这三个性质的意思。我们讲“诸法无我”,不是说没有这个人,而是说,他在时间上没有永恒性,在空间上没有...
《心经》开示 | 无我与幻有
2020-06-18
佛法告诉我们“诸法无我”,是指一切的法没有独立存在性、没有固定不变性、没有主宰性,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比如说,我叫“明向”,明向这个人还是有的,还是存在的。只是说我“明向”不是永恒的。为什么说不是永恒的?我“明向”的心不断在变化。我的心灵,...
《心经》开示 | 万法皆空
2020-06-17
万法皆空是什么意思?任何一切法在时空上,都是即生即灭,了不可得。当我们造了业,它感果的时候就现出那样的相,这在时间上是必然的、连续不变的,“业果不空”。比如说,我们造杀生的业,将来显现的业就是身体不健康的果报。虽然每一刹那、每一时、每个当下...
《心经》开示 业果不空
2020-06-16
为什么很多人有感应、有人打一堂斋会好些呢?就是这样。经常去放生,身体就慢慢会好了。打斋、供养三宝,借着福田的力量,等于我现在不行,请人帮忙。但根本还是要我们自己去改变自己的业力,别人帮忙是暂时的,佛菩萨帮忙也是暂时的。要是天天去供斋,又天天...
《心经》开示 | 居安思危
2020-06-15
我们的心灵现象是最好观察的。任何一念灭了,当下下一念又生了。这一念灭了,下一念又生了。万事万物万法乃至我们的心理活动一直是在变化。明白变化、明白常性不可得,对我们来说是好事,不是坏事。我们明白常性不可得,没有固定永恒不变。比如说我们现在富裕...
《心经》开示 | 观身不净
2020-06-14
凡夫颠倒,把不清净的身体当作清净的。这样一直地被迷惑,是我们一直在生死轮转中的很重要的原因:淫心断不了。我们邪淫的心若断不了,我们三途有份。关键原因就在这个地方。佛陀教我们透视这个地方。佛陀教导我们断除堕落三途恶道的条件。如果我们在修行这个...
《心经》开示 | 净颠倒
2020-06-13
我们上节课讲到果德分里的“远离颠倒梦想”。讲了世间的四颠倒的前三个:常颠倒,乐颠倒,我颠倒。今天我们接着讲“净颠倒”。净,清净的意思。世间不清净的法,在我们身心里有个错觉,以为是清净的。最颠倒的是对我们五蕴身心。佛法里有“观身不净”的修持方...
《心经》开示 | 应作如是观
2020-06-12
我们找到了主要条件,组合好的条件,下辈子就可以保住人身。不是我自己说了算,不是“我对你好,你是我的亲戚、我的朋友,就给你去做人”。也不是佛菩萨说了算,不是我们去拜佛菩萨就可以的,佛菩萨也不决定我们。这叫“上帝”,上帝的概念就是这样:你信我就...
《心经》开示 | 身体好的原因
2020-06-11
又如,我们看,身体好是怎么样的条件组合的。那就是业。业是根本。地水火风是缘。有好的业,地水火风组合就很和谐。不好的业、恶业,地水火风就给你碰撞,就不跟你平和:要么就水多,要么就风大、火大。火大就发烧,水大了就水肿了,地大了就给长瘤子、长疙瘩...
《心经》开示 | 无法主宰
2020-06-10
既然不是自己可以主宰的,我们会不会去控制别人呢?我们都不能够控制自己,我们为什么会想支配别人呢?“你干啥干啥,你不干我就揍你”……这就是一种征服支配。好像我可以做你的主人一样。人与人之间就会造成很多矛盾,国家与国家之间会产生战争,民族与民族...
《心经》开示 | 观察缘起
2020-06-09
我们再看空间上的独存性。缘起无我,能化掉我们内在的“独存性”的错觉。世间的人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是不是?没有社会的存在,没有大自然的存在,没有天地的存在,没有他人的存在,有我们的存在吗?大家好我们才好啊!是不是?...
《心经》开示 | 住在烦恼里
2020-06-07
我们的思维习惯是什么,知道吗?比如说看到这个水瓶——“这是矿泉水瓶子啊!”只是这样的感觉。觉悟的人不是这样的。用诸行无常法印,一看就知道是变化的。明白吗?刹那生刹那灭,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要把这个转化为我们内在的...
《心经》开示 | 离相
2020-06-06
我们对主宰性的认识:一切万法是条件的组合,条件的组合就不是自己主宰的。也是从缘起性空、缘起无自性这个角度去破除这个主宰性。既然是缘起,它就是没有自性的,它的存在就不是自己主宰的。我们从上述这些点上都可以把我执的内涵消融掉。大家不要感觉说好像...
《心经》开示 | 常乐颠倒
2020-06-05
我们凡夫就是“常颠倒”,“乐颠倒”,就是把世间的诸苦妄计为乐。六道轮回有三善道、三恶道。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罗道。三恶道是地狱、饿鬼、畜生道。我们不断在六道里轮转。三恶道里苦不堪言,是绝对的“苦苦”。三善道里也有苦,有很多不如意的事,的确是...
《心经》开示 | 梦幻泡影
2020-06-04
为什么我们的烦恼会一直相续?因为我们念念都是无明。念念不明白真相,所以念念在当下都不觉悟。念念当下不觉悟,连起来,从过去延伸到未来,那就是无量劫的无明。“明”在哪里?明,就是明在当下;悟,就觉悟在当下。“当下”是什么?就是诸行无常。常不可得...
《心经》开示 | 透视真相
2020-06-03
即生即灭、刹那生刹那灭是佛陀所证悟的“诸行无常”法印,不是随便乱讲的,是佛陀发现的真相。问题是我们在哪个地方才能契入?哪个地方才能够体会这个“即生即灭”?我们一定要在当下的这个六根对六尘的作用(去体会)。当下就是面对现实,不住现在,就是《金...
《心经》开示 | 只有当下
2020-06-02
今天下午有个学佛的居士说:“师父你上课的时候讲了,我听了也是很好,那个时候感到很有受用,很有感觉。但一离开这个教室,或干别的事的时候就没有这个感觉了。”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没有透视真相。我们已说过了,所有的真相只能在当下里体会,大家明...
《心经》开示 | 缘生缘灭
2020-06-01
为什么我们会被系缚?是因为我们以为人家骂 “你是混蛋”可以停住、停留。实际每个字、每个词说了,就再也找不到踪迹了。就是我们不明白真相,以为那句话真有可得,那句话可住,然后在我们心里不断去重复:“这个家伙说我是混蛋,这个家伙真坏”……不断地重...
《心经》开示 | 当下就是解脱
2020-05-31
我们在哪里解脱?我们以为要悟道以后,才是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得,那个才叫解脱。实际上只要我们对当下能彻底透视,当下就是解脱。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住,没有东西可以系缚。我们想得到也得不到,我们想住也住不得,这就是我们生命的真实相。大家去好好观...
《心经》开示 | “当下”是什么?
2020-05-30
我们要体会万法的真实相。万法的真实相就是诸行无常。不是说我们这生过了几十年会死是无常。这只是非常粗糙的无常,真正现实的无常就是当下。所以我们对当下要有非常清楚的了解。什么是“当下”?当下就是我们说的即现在离现在、即现在超越现在、即现在不住现...
《心经》开示 | 远离颠倒梦想
2020-05-29
我们知道“远离”的“远”是永远的远,“离”是脱离、解脱的意思。远离是永远脱离。什么叫永远?就是说彻底的觉悟才能够永远,如果我们不能够觉悟的话就不能够达到永远的解脱、永远脱离烦恼的状态。我们远离什么?我们远离颠倒梦想。什么是“颠”?“颠”的意...
《心经》开示 | 活在当下
2020-05-28
觉悟什么?当下的真相就是即生即灭,这就觉悟。其实每个人都是活在当下。哪个人能够活在前一秒钟?哪一个人能够活在后一秒钟?我们心灵的作用就是在当下。我们心灵的作用不能够在前一秒钟也不能够在下一秒钟。也许我们有回忆的功能,回忆几十年前的事;我们可...
《心经》开示 | 面对现实
2020-05-27
佛陀告诉我们“无常”。真正的无常不仅是一期生命的无常。一期生命的无常是指我们从生到死,活了几十年就死了。这是生住异灭——生老病死的过程,也就是生死的生灭。还有大期的无常:我们不断地轮回生死,突然有一天我们觉悟了,超越三界,是我们大期的生死了...
《心经》开示 | 颠倒的认识
2020-05-26
“识”,就是我们的分别作用、认识作用,是我们的执着的功能。它贯穿在我们的色、受、想、行里,是我们认识体系的功能、作用。我们每一刹那、每个当下的认识都是在变化的。我们的分别也好,执着也好,都是一直在变化的。没有不变化的“受”、“想”、“行”,...
《心经》开示 | 由“想”成“行”
2020-05-25
“想”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不明白真相,就不断地去重复。一直想,一直重复,好吃的东西就会不断地回忆、不断地想、想、想……越想,心就越动。想多了就会进入“行”了。为什么“受”、“想”之后就会进入“行”?好的事情想多了,就会想要的了。不好的事情想...
《心经》开示 | 不断重复的想
2020-05-24
我们再从“想”来看。我们的思想是刹那生刹那灭的。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今天是这个念,明天是那个念;现在是这个念,下一个刹那又是另一个念。任何一个想,任何一个念头,都是这样的一个无常变化。我们有没有能够留住一个想法、留住一个念头?我们说,念...
《心经》开示 | 感受在变
2020-05-23
我们进一步分析我们的“受”是不是永恒的。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然后有个感受。同时引发我们心识的认识功能作用。好的境界就喜欢,就很好受;不好的境界就讨厌,就不想见到,就不好受。其实我们每天的受要么好,要么不好。符合我的标...
《心经》开示 | 凡夫有什么颠倒
2020-05-22
我们凡夫众生究竟有什么颠倒?是在什么地方颠倒?佛法告诉,我们凡夫有四个颠倒。这四颠倒是什么?就是“常”、“乐”、“我”、“净”的四颠倒[1]。“常(颠倒)”,对世间(无常的)生灭法妄计为常。“乐(颠倒)”,对世间诸苦妄计为乐。“我(颠倒)”...
《心经》开示 | 什么叫真理?
2020-05-21
什么叫真理?真理就是放之四海皆准。一切时一切处都是这样运转,都是这样的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是说这个世界、这个人生,它的真相就是这样的,不是谁创造的,不是人为的力量推动它的。我们有这样的认识,它是这样运转;不认识它,也是这样运转...
《心经》开示 | 永远脱离烦恼
2020-05-20
我们上节课把第五部分“果德分”的“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讲完了。我们跟着讲“远离颠倒梦想”。“远”从字义上说是“永远”的意思。从现在乃至未来无量劫,叫“永远”,不是暂时的,不是一时的。“离”是脱离、解脱的意思。“颠”...
《心经》开示 | 因果缘起之相
2020-05-19
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的生生灭灭,不同的条件就组合不同的因缘,所以它没有实在性。因缘条件变了,事物就都在变。比如说今天来了这么多人,少一个人这个因缘也就变了,气氛就不同了;人多点,气氛就不同。但是这里并没有个实在性,因缘条件在变,所以现象也在变。...
《心经》开示 | 如何开悟?
2020-05-18
怎么样才能开悟?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怎么样才能够认识法的真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个相当下就不是实在的相。“若见诸相非相”:明白见到这样的相,不是真实的、实实在在停留在那里显现的,完全是一个即生即灭的假相、抓不住的...
《心经》开示 | 流转生死的根
2020-05-17
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宇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如果搞不清楚它的真实面目,就会有种种的烦恼,有种种的贪嗔痴三毒,然后推动我们一直去造业。造了业就自然被业力所系缚,就会在六道三界里轮回不断、无有止息。所以我们要破除无明、破除烦恼,才能够出离,...
《心经》开示 | 心净则国土净
2020-05-16
如果我们心里都是空的,外面怎么样,都不能引发我们的烦恼痛苦。是因为我们内在有无明、有烦恼,碰到逆境外缘的时候我们就跟它相应了,然后继续造业、继续烦恼,是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的内在是清净的,就像佛菩萨一样彻底觉悟了、彻底清净了,三千大千世界就...
《心经》开示 | 什么是恐怖?
2020-05-15
我们今天继续讲《心经》第五十五讲,讲第五部分果德分。我们已经讲了经文的“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四句。这节课继续讲经文的下面几句:“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上节课已经把“心无挂碍”讲完了,已经把它的内涵作了分析。“心...
《心经》开示 | 智慧不起烦恼
2020-05-14
如果有智慧的觉悟的人被别人骂,甚至被别人狠狠地批一顿、打一顿,有智慧的人是怎么想的?没智慧的人就会想:“你怎么搞的?我对你这么好,你没良心……”就受不了。有智慧的人就会想:“他打我”是一个结果。世间一切万事万物,没有无缘无故来的。为什么不打...
《心经》开示 | 出离苦海
2020-05-13
我们怎么样才能出离这个苦海、逃离这个火宅呢?我们先要搞清楚我们是被谁网住了,我们是被烦恼、被业网住了。那么我们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业。我们要是被恶业网住了,就在三途里面,将来就是在畜生、饿鬼、地狱道里;我们造善业,还能得到一点点的安乐,在人、...
《心经》开示 | 学佛的误区
2020-05-12
什么叫如理如法修行?我们有些人修行起来不如理不如法啊!为何这么说?比如我们平常说的放生。放生很好很有功德。戒杀放生,一方面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同时也是我们给众生的一种无畏布施。救度众生的生命,帮助它们解脱痛苦。戒杀放生,将来我们还可以得到感应...
《心经》开示 | 生死之网
2020-05-11
为什么佛陀讲“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如大地土”。人生非常短暂,每个人都要死,死了如果不生就好了,如果我们死了马上变成泥巴、变了石头,不用再管下一世了,我想每个人都希望死。因为人生太痛苦了,又要那么辛苦,还要有病、有痛。如果死了不再生,那问题...
《心经》开示 | 一念愚即般若绝
2020-05-10
我们讲,三界轮回的形式是六道:天、人、阿修罗为三善道;地狱、饿鬼、畜生为三恶道。在三界都没有跳出生死轮回。在六道轮回之中,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三恶道里度过的。因为我们愚痴、无明,很容易造业。《地藏经》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
《心经》开示 | 心无挂碍
2020-05-09
我们讲《心经》讲到了第五部分“果德分”,也就是经文里的“以无所得故……三世诸佛……三菩提”。我们上节课讲了前面的三句:“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今天接着讲下一句:“心无挂碍”。菩提萨埵就是菩萨,通达大乘的一实相印、通达一切...
《心经》开示 | 即生即灭的念头
2020-05-08
如果我们执着一个恒常的心,那么我们得到的是烦恼,得到的是我执。这个我执,就会使我们一直在生死六道轮回里受苦、造业。我们别小看实相般若,要认识它真不容易,光认识即生即灭都不是那么容易。我们最好从声音上去体会:“嘣”一下,再找不到了。还有观察自...
《心经》开示 | 觅心了不可得
2020-05-07
一切法在生灭的当下,生生灭灭生生灭灭,就是没有实在的生、没有实在的灭。方便说叫“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这个意思。而不是指在这个生灭现象外,还有个不生不灭的空性。如果认为这是生灭的心,还有个不生不灭的心,那么就有两个心,两个心就会出问题...
《心经》开示 | 无有自性
2020-05-06
讲完了“般若”,下面讲“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是“到彼岸”的意思,或是“究竟圆满”的意思,也就是依照究竟圆满般若的智慧。究竟圆满到彼岸的智慧是什么?那就是要证悟的实相。如果不能证悟实相,这个般若怎么是圆满的呢?肯定不圆满,而是在似是而非的...
《心经》开示 | 佛法的受用
2020-05-05
佛法是一定能破除烦恼的。是我们自己造的业,我们不能埋怨他人。所以自己要好好的忏悔。我们不仅不埋怨、不抱怨、不嗔恨他——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自己以前伤害过他人——还要慈悲对他,是自己以前做错了、伤害过他。自己应该做好事,做功德、念佛种种功德,都...
《心经》开示 | 三种般若
2020-05-03
般若是能证悟空性的智慧。 般若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文字般若,是佛所说的法,这些法都可以让我们解脱。佛所说的法,都能让我们证悟空性、离苦得乐。这种文字般若相当于理论。 观照般若是我们按照这样的理论去实践,这是实修、观照。 实相...
《心经》开示 | 聪明与智慧
2020-05-03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什么叫“般若”?般若是能够证悟空性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了生死的智慧。般若和世间的聪明是有分别的,聪明不等于是智慧。 智慧在佛法来说,更注重的是它能证悟空性,这就叫般若。聪明就是说这个人头脑很灵活,反应较快,学东西很快...
《心经》开示 | 菩提心
2020-05-02
菩提是觉,菩提心就是觉心。我们要帮助一切的众生都解脱六道轮回的痛苦。怎么样才能究竟圆满、离苦得乐?每个众生都要成佛,这才是究竟的解脱。所以菩提心的根本特质,就是要发愿救度一切的众生都能够究竟地离苦得乐,都能够成佛,然后我们自己去承担。“为利...
《心经》开示 | 自觉
2020-05-01
“自觉”对二乘人来说,是觉悟了什么?声闻就是觉悟四谛:苦、集、灭、道。缘觉就是觉悟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然后就生、老死。我们能觉悟十二因缘这就叫缘觉,从因缘上觉悟。四谛法...
《心经》开示 | 觉悟有情
2020-04-30
我们今天是《心经》的第五十三讲。这节课继续讲《心经》第五部分的“果德分”,讲证果的过程:经文里的“以无所得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上节课讲了“以无所得故”五个字的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讲“菩提萨埵”。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菩提萨埵。菩提,是觉...
《心经》开示 | 涅槃寂静
2020-04-29
现在讲“涅槃寂静”。涅槃寂静是什么意思?就是“缘起无有自性”。我们知道自性主要是主宰义。就是第三个:主宰性,或是实有性,或是自性。自性是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意思。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存在,自己可以规定自己的存在。涅槃寂静就告诉我们一切法都是缘起...
《心经》开示 | 诸法无我
2020-04-28
“诸法无我”主要是从“缘起无有独存性”这个角度讲的。既然是要靠条件的组合,有没有独立存在?我们平常最难破的是什么?就是这颗自私自利的心。这正是我们造一切恶业的根源。就是误认为有独存性。我们的存在,能不能离开父母、师长、社会、家庭、大自然、...
《心经》开示 | 转变命运的钥匙
2020-04-26
我们怎么样会有好东西呢?好的缘起。好的因缘就现好的现象,不好的因缘就现不好的现象。明白真理的人,好与坏都不会执着,因为它当下生、当下灭。我们要继续好,就要创造好的因缘。我们现在有钱有财富,能不能代表我们明年还是有财富?能不能代表下一生有钱有...
《心经》开示 | 应无所住
2020-04-26
感受的生,感受的灭。只要在缘起上改变,我们内在的感受就不同。所以业果的道理不一定要多少年以后才证明的。我们的意念变,觉受也都在变。“受”是不是果?我们还不讲外在的形相,只讲内在的觉受,就在变。是吗?观念改变了,忏悔自己的业障,觉受就变了。...
《心经》开示 | 缘起无自性
2020-04-25
为什么没有自性?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性质?是因为缘起。缘,就是条件。起,就是生起。一切法都是条件的组合,一切法都是条件的生起。既然是多种条件的生起,我们能不能控制、能不能把握?能不能做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命令茶花说“你给我长”……没有阳光没...
《心经》开示 | 什么是自性?
2020-04-22
大乘佛法讲“一实相印”。一实相印究竟讲的是什么?就是讲空性。我们就要问,什么是空性?空的意思是什么?“空”的意思是“否定”,是“无”的意思。这个“性”是什么?是自性。否定这个“自性”,没有这样的东西。“否定”,大家都理解;“无”,也理解...
《心经》开示 | 无所得
2020-04-20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心经》的第五十二讲。《心经》总共分成七个部分。我们用了五十一节课讲完了总持分、色空分、本来分、法用分这四个部分,后面还有果德分、正知分、秘密分。这节课接下去,讲果德分。果德分在经文里对应的是:“以无所得故,……心无挂碍,无...
《心经》开示 | 空的层次
2020-04-19
“空”有很多层次。第一,空五蕴法。“照见五蕴皆空”和“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是空五蕴、破凡夫的法执。空了五蕴,就是破凡夫的执着。他的智慧就是“人空智”。所证之理,是“人空理”。这是二乘人所修。声闻缘觉是放下了...
《心经》开示 | 无所得
2020-04-16
我们菩萨所修行的法门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菩萨所修的六度,要是还执着有“所修”的六度,没有达到放下执着的境界.“能修”六度的是“智”,或者说,是般若为导,带动其它五度来修行。智慧是可以通过观照得到的。六度是我们所行的内...
《心经》开示 | 智慧
2020-04-15
智慧:智慧也叫般若。智慧跟聪明是不同的。聪明是指世间人有知识,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处理世间事情有分寸,也包括“世智辩聪”这种含义。自己学了很多东西,懂得很多,说起来头头是道,什么都拦不了他。学东西很容易上手,很容易学会,这是聪明。为什么说是...
《心经》开示 | 禅定
2020-04-13
菩萨所修的禅定:禅定又叫作“静虑”。静,是安静的静。虑,思维的意思。让我们的能缘心缘一境。心,缘一个境界,让我们的心安定下来,让我们收摄自己的心。缘虑在某一个境界上。因为我们的心太散乱了,东想西想,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像猿猴一样东抓西抓不...
《心经》开示 | 精进
2020-04-11
精进:精进就是指我们在善法上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去努力。是指善法,不是恶法,不是造罪的,一定是利益众生的事,一定是追求佛道,这样的修行路上不断地努力,这就是精进。佛法告诉我们的“放下”并不等于“放弃”。放下是放下烦恼,放下我执、我见,放下我们...
《心经》开示 | 忍辱
2020-04-09
忍辱:“忍”是心上插把刀。“忍”是很痛苦的事。我们碰到不如意的事、不如意的人,都很难受。特别是冤亲债主找上门,抬头不见低头见,眼光相对,就像要喷出火花来,心就难受。说一句话就好像往心里插了刀一样。碰到看不惯的事,心里难受。这种情况下很难接受...
《心经》开示 | 持戒
2020-04-07
持戒:所谓持戒,就是我们遵守规矩,遵守戒律。戒,可以帮助我们断恶修善、防非止恶。戒的功能是防止我们众生造业、招感痛苦。我们很容易造将来堕落三途的因。我们戒杀是不是帮助我们断除堕落的因呢?所以,戒是帮助我们断恶修善、防非止恶的。实际戒对我们是...
《心经》开示 | 布施
2020-04-05
什么是布施?从我们内在来说是放下,放下我们的贪欲,放下我们的执着。从外在来说,指我们利益众生。布施有财布施,无畏布施,法布施。财布施:财布施是我们常常说的,从钱财上去帮助利益众生。如:建庙、赈灾、慈善事业、救济贫困、供养三宝种种的布施。布施...
《心经》开示 | 菩萨的修行
2020-04-03
我们大家都知道,发了菩提心的众生称之为菩萨。我们也讲过了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为了利益法界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成就佛道,而发起的成佛之心。为了帮助一切众生成佛,我们首先要知道成佛的方法。要自己真正明白,而且要走过来,而且有成就,我们才能...
《心经》开示 | 无苦集灭道
2020-04-01
最后,我们把四谛法门总结一下。佛陀教法的四谛、十二因缘,确确实实是佛陀时代教理的中心思想、中心内容。小乘是灭生死证涅槃、断烦恼证菩提,所以“有”苦集灭道。大乘了知一切法都是空性,缘起性空,生死的当下就是不可得,生死的当下不可得就是清净涅槃...
《心经》开示 | 三转法轮
2020-03-31
佛陀讲四谛,是“三转”法轮。什么叫“三转”法轮?就是佛成道后,首先在鹿野苑为陈乔如等五比丘说四谛法门苦集灭道,共说了三次,所以叫三转法轮。什么是三转?第一转是示转,第二转是劝转,第三转是证转。什么是示转?是对利根人说苦集灭道四谛。苦谛里是“...
《心经》开示 | 思惑八十一品
2020-03-29
“思惑”是八十一品,欲界、色界、无色界(各包含有):欲界有说五趣有说六趣,这些都是开合的不同。如果是五趣是把阿修罗并到人、天里去了。阿修罗脾气很大,有福报,爱打仗,爱发脾气。欲界分九品。九品是怎么分的呢?上中下三品,各品具上中下三品,共成九...
《心经》开示 | 见惑八十八使
2020-03-27
我们讲过初果是断“见惑”的,是从观念上明白、破除我见。见惑分了八十八使,很细。我们看三界八十八使。欲界是从苦、集、灭、道来分。“苦”主要是从我们的身心来讲。如果我们的知见没有纠正过来,肯定我们的思惑也不可能纠正过来。所以身心的苦肯定也具足贪...
《心经》开示 | 五钝使
2020-03-26
五钝使是思惑。什么是思惑?就是我们错误的观念不断地去重复,比如:“没有因果的,没有因果的”……然后形成了一种惯性。佛法里讲因果,他就不相信。这是有种力量不断去熏习的结果。比如我们养成了一种不好的脾气,爱发脾气,嗔心很重,不是讲一次道理就能改...
《心经》开示 | 五利使
2020-03-25
初果是见道,是断八十八使见惑,我们展开来看看。我们的根本惑分为两种:“五利使”;“五钝使”。五利使是知见上的问题。它有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戒禁取见)。这些都是见惑,对理不清楚的惑。见惑包含了五个内容。身见:就是以为在五蕴身心里...
《心经》开示 | 三十七道品
2020-03-24
三十七道品,简单地说说: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法无我。就是说我们观照我们的念应该安在哪个地方才跟道相应。要常观自身不净,破除我们对身体的执着。我们最难脱离的是对自己身...
《心经》开示 | 戒定慧
2020-03-22
我们谈谈修行的问题,简略地讲是戒定慧三学,展开来是八正道,广说则是三十七道品。这是广中略的问题,实际内容是一致的。戒、定、慧。我们的生死痛苦是由惑、业造成的。不造恶业需从戒下手。我们造业的时候有善业、恶业。恶业造成苦,善业可以得到暂时的安乐...
《心经》开示 | 声闻的果位
2020-03-22
继续讲经文:“无苦集灭道”。上节课我们讲了“道谛”的一些内容。道谛狭义的内容是戒定慧,扩展开来就是八正道,再伸延开来就是三十七道品。我们这节课要讲一下修“道”的果位问题。主要还是名词解释,大家可能不一定听得有兴趣,但了解了还是有好处。佛陀讲...
《心经》开示 | 哪里证涅槃?
2020-03-21
任何一法,去观察它,都是缘起性空,透视这个相无有实在,当下涅槃寂静。有为,是从缘起的事相上来说的。无为,是从缘起无有自性的本体来说的。实际性和相是不一不二的,无为不离开有为,有为不离开无为。 我们要证得无为涅槃,在哪里证呢?就在生...
《心经》开示 | 一实相印
2020-03-20
我们今天这节课是《心经》的第四十九讲。我们已经把四谛整个展开来讲了。这节课要提一下“道谛”,涉及到修行的问题。我们从缘起的角度可以看到:招感生老病死、六道轮回痛苦的原因是集谛,就是惑和业。也可以看到缘起无有自性,我们消除了惑,破除了无明,就...
《心经》开示 | 无苦集灭道
2020-03-19
诸法无我、缘起,是从现象上讲的流转门和还灭门。涅槃寂静是从法性上来说的,它更强调的是这个法性。苦的当下是生灭的,没有实在性。就在苦的当下远离、放下执着。为什么说“无苦集灭道”?这是从法性涅槃空寂上来说的,也是从大乘佛法来说。什么是大乘法?大...
《心经》开示 | 涅槃寂静
2020-03-18
我们明白缘起,从现象来说是不是生灭、是不是“有为法”?法性空寂是无有自性,是不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不是“无为法”?我们要想解脱,要证得法性空寂、证得涅槃,是不离一切生灭的现象,就在它当下生当下灭这样的状态,通达没有实在的生没有实在...
《心经》开示 | 涅槃
2020-03-17
大乘不共慧特别注意“涅槃寂静”,可以直见一切法的法性涅槃。什么叫涅槃?“涅槃”就是无生无灭,也可以说是生死轮回的烦恼的止息、永断。大乘不共慧直通缘起。缘起有从相上分析,也有从“法无有自性”上来分析。首先我们从相上来分析。缘起是一种现象。这个...
《心经》开示 | 缘起无自性
2020-03-15
佛在世的时候,特别注重对“诸行无常”这个法印的开示。因为它就是现实真相,是谁都不能歪曲的事实。它很有力量,谁都不能说诸行是常的。每个人都可以在现实的当下里观察到无常性,从现象上观察到万法的生灭:没有永恒性。这个“没有永恒性”贯穿在生和灭的整...
《心经》开示 | 观察“当下”
2020-03-13
我见是我们的一种思想。我执是对错误的东西不断地重复,放不下。所以我见跟我执是相连在一起的,这就是见惑和思惑。我们要断掉我执,从哪个地方断?从三法印(入手)来断。我们在上几节课已经讲了三法印里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法印。我们要好好地体会...
《心经》开示 | 对立面
2020-03-12
这“我见”、“我执”是我们的问题所在。所有的错觉、痛苦都来源于它,生死轮回也是因为它。比如说这是“我”,除了这个“我”就是“非我”。这就是我们的无明。有无明就产生了对立,从对立里又分出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外在的条件适合我的,跟我很投缘的,跟我...
《心经》开示 | 最深沉的错觉
2020-03-11
我们上几节课也讲了,世间的快乐是不究竟的。比如这一世我布施、恭敬三宝,下一世肯定能感得好的果报:有财富、不受贫穷,又身份高贵。但这样的果报是生灭的、不究竟的。是不是有钱就永远有钱呢?是不是身份永远高贵呢?我们不能保证!果报是迁流变化的。今...
《心经》开示 | 无上甚深微妙法
2020-03-09
我们用了很多课时讲四谛。为什么要反反复复地深入剖析?因为它非常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我们真的明白了这四个字,就可以了生死、可以出轮回了,就可以成圣人了。所以大家不要觉得法师反反复复讲,是不是太啰嗦啦?不啰嗦!啰嗦的是我们自己。什么意思?无量...
《心经》开示 | 诸行无常
2020-03-08
有些修行方法一定要打坐,然后进入一定的状态,然后开发一种什么样的智慧出来,然后才能照破无明。这个“诸行无常”法印是我们每个凡夫众生当下在我们真实的生命世界里就可以直接体会到的。这非常重要。我们能不能体会有生必有灭?能不能体会没有永恒性?能不...
心经》开示 | 即生即灭
2020-03-06
什么是“即生即灭”?没有永恒性,一切都在变化,时时刻刻都没有永恒性。当下生了就灭了,生了,灭了……就这样一个状态。时时刻刻都是这样。真相是这样,我们可以从“诸行无常”来观察。“诸行无常”,是佛陀发现的三法印其中的一法印。三法印第二是“诸法无...
《心经》开示 | 五蕴“无我”
2020-03-04
我们为什么会苦,根源所在就是我执我见。 “所”就是环境。五蕴就是“我所”。执着永恒性、不变性、主宰性,认为有那么一个东西在五蕴身心中,就叫“人我执”。五蕴也属“法我执”。五蕴和合身心,以为有个永恒不变、主宰、独立的这么个东西,就是“人我执”...
《心经》开示 | 我知我见
2020-03-02
为什么说没有主宰性?我能永恒,才能主宰啊。今天的我不是昨天那个我,能主宰什么?刹那生灭,想让它不变它都要变,哪里能主宰?有没有主宰?它要变,我控制不住!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已经不是同一个我,但是大家一定要清楚“不落断灭”——没有主宰性。没有独...
《心经》开示 | 非常非断
2020-02-29
今天这个“我”,明天又是另外一个状态。今天是这个心识,明天又是另外一个心识。都在无常的变化,同时又在相续的状态。它不是断灭,是在相续。什么是相续?就是说它“非常非断”或是“不一不异”。什么叫“非常”?就是说会变。什么是“非断”?就是说它不落...
《心经》开示 | 受想行识
2020-02-27
我们再从心灵的、精神的部分来讲。每个人都离不开受想行识。受,是我们的根、尘、识三者相触,心里升起的一种感受。适合我的环境、适合我的东西我会感觉到很快乐,这是乐受;不适合我的、我看了不高兴不舒服的感觉就是苦受;我不感觉特别的好,也不感觉特别坏...
《心经》开示 | 集谛
2020-02-25
苦的因缘我们知不知道,这很重要。我们知道了苦的根源、怎么样会导致苦,那我们就有办法。这样的因缘会导致苦,我们就不把这个因缘具足,或是我们破坏这个因缘,这个苦就不会产生。所以了解苦的原因,就是帮助我们从根源上找到解决苦的办法。我们要了解集谛—...
《心经》开示 | 事物变化无常
2020-02-24
三善道、三恶道都不离苦苦、坏苦、行苦。为什么说苦的根源是行苦?行,代表迁流变化,就是说一切都在无常迁流变化,不能够主宰。但是我们众生无明未断,我们最深处的无明是认为在我们的五蕴身心里,或是在这个世间里、宇宙中有个永恒不变的、独立的、主宰的这...
《心经》开示 | 如何解脱
2020-02-23
我们的认为这个身心世界里有个永恒的我、主宰的我、独立的我。当我们这期生命结束以后,自己不甘心要死,不甘心有个永恒要死,还要找个东西去投胎。去投胎是不甘心死,以为这东西是永恒的、可以主宰的。一期生命要结束、分离的时候,因缘要分散的时候,自己恐...
《心经》开示 | 贪嗔痴的心理
2020-02-22
今天讲的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但它是生死的根本。佛陀发现了这样的真相,告诉我们谁要造业,一定会有这个果。这个业的根源就是无明。我们有许多贪嗔痴的业都是它在推动。为什么会产生贪嗔痴的心理?就是认为五蕴是我。我有独立性有主宰性,这是“我”,你们都是...
《心经》开示 | 为何造业?
2020-02-20
所谓真实义愚,是指我们众生不知道五蕴身心,或是一切法“无我”的道理。五蕴身心本来是生灭无常的,但是我们认为有永恒的存在,希望我们的生命永远延长、不要死,所以才会去为它造业。造业的根源就是因为我们不明白“无我”的道理。我们有永恒、独立、主宰性...
《心经》开示 | 如何改善业果?
2020-02-18
佛陀讲因果,不仅是讲这本书是由什么材料、人工、工艺来形成的。虽然这也是因果,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我们的苦和乐的原因所在。因为这是跟我们的感受、跟我们的切身有关系的。所以我们讲因果,更重要的是业果的道理。我们只要明白这个道理,断恶修善,就一...
《心经》开示 | 业决定果
2020-02-16
我们通过比较因,一个是惑一个是业,知道这个惑更为重要。有惑,它就会造业。我们断了惑,不再继续造业,可以了生死。但这是不容易的。在我们被伤害的时候、被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一点不起嗔恨心,跟空性相应,是很不容易的。你说明天我就观空了,这不行的...
《心经》开示 | 惑和业的关系
2020-02-14
我们的执着从哪里来?我们来探讨它的原因——苦因。我们之所以苦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惑,一个是业。惑就是不明白,我们不明白事实真相,出了错误。因迷惑而造业,造业就召感果,无明召感的果报就是苦。无论苦苦、坏苦、行苦,都是苦。六道轮回中无明不破,我们...
《心经》开示 | 无常很正常
2020-02-13
这节课是《心经》的第四十五讲。我们上节课学了声闻四谛法中的苦谛。重点讲了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苦的真相是在行苦。苦苦,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坏苦,体会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坏苦的表象就是人世间或六道轮回里的一种乐。那为什么是坏苦?因为它会变化,我...
《心经》开示 | 无常很正常
2020-02-12
苦的真相是在行苦。苦苦,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坏苦,体会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坏苦的表象就是人世间或六道轮回里的一种乐。那为什么是坏苦?因为它会变化,我们不能主宰。当快乐消失、条件变化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痛苦。当人世间的快乐和天人快乐消失的时候,我们...
《心经》开示 | 什么叫解脱?
2020-02-10
我们知道什么叫解脱?我们能够透视无常没有永恒,必死。所以生死到来的时候非常坦然,本来就没有生,没有真实的存在,也没有真实存在的灭亡,也没有真实存在的生了,也没有灭了的真实存在。所以,无自性地生,无自性地灭,我们不用恐惧生死,所以在生死面前就...
《心经》开示 | 诸法无我
2020-02-08
我们好好观察无常,从无常会变去体会它的无常性,我们才会体会到它的无永恒性,才会体会到《金刚经》里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为什么?因为一切相都是不真实的,才会如如不动,才不会去执着。要不然,我们总会落在这个好那个好,...
电话咨询:020-000000
QQ咨询:177488228
微信客服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