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座 - 32

2022-12-25 08:01 净慧长老
279

微信图片_20221130182040.jpg第六讲 修证的历程

(2001年5月26日)

        (接上篇)下面现业这一段比较难懂。这个现业就是说我们的六根,首先不要在色上面留意,不要把心寄托在外面的色上面,要使六根回归到我们的心元,回归到我们的自性上来。六根能够回归自性了,就“尘既不缘,根无所偶”。什么叫做偶呢?根独立起来了,根怎么独立起来的呢?比如说我们念佛的这一念,既不思前,也不想后,让这一念孤立起来,不与六尘境界相缠绕,念念都是孤立的。念念能够孤立,这就是功夫,这就叫做“无所偶”。“无所偶”者,没有牵挂;“无所偶”者,没有杂念。有所偶有杂念,有杂念就有所偶。偶就是两个,两个东西叫做偶,一个是孤。修行人时时刻刻要让此心孤明。此心孤明是什么呢?没有妄想。宗门下有这样的话,我们这个心就要像点着的那盏灯一样,叫历历孤明。历历就是清清楚楚,孤明就是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种功夫只有深入地念过佛的人、深入地打过坐的人、观过心的人、数过息的人才会有这种体会。如果没有这样修行的人,这种体会得不到。

        既能够根不缘尘,根独立,那就突破了色阴的障碍。五阴:色、受、想、行、识。根不染尘,色阴不起作用了。然后“反流全一,六用不行”,一根能够孤立了,六根就不起作用了。所以把一根孤立了,六根都能够收摄住了。所以收摄一根,就“六用不行”了。“六用不行”就是说六根都不起作用,这就使我们的心不会再起造作,心不造作,不继续地造作概念、造作名言。因为色反映到我们的内心,如果我们的意识在起作用,一定就会造作成为名言种子,就是概念。我看到张三,我看到李四,我看到好的,我看到坏的,他心里在起作用。起作用,那就是名言概念,那就是受阴的作用。既然是“六用不行”了,“六用不行”那是突破了受阴,是很深的功夫,讲一讲很容易,要做到应该不是三天两天的功夫,甚至于不是三年两年的功夫。

        “六用不行”了以后,我们的心无所牵挂,“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我们这个心就成了一个琉璃体,琉璃体里面有什么呢?有一轮明月,有一个月亮,那就是形容我们这个心到这个时候是无挂无碍,清净光明。我们这个心达到清净光明的时候,十方国土,也皎然清净。因为心净则佛土净,心不净佛土也不净,所以这就是破除了想阴的结果。色受想,刚才说的那是受阴,“反流全一,六用不行”了,那就是受阴,现在这个是想阴,下面是行阴。“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这个是行阴,因为色不受,根无所偶,所以受阴不起作用。受阴不起作用,想阴自然就会不起作用,想阴不起作用了,行阴也就孤立起来。行阴孤立起来了,识阴也一样地会起变化,在这个时候,识阴还破不了。为什么呢?识阴是我们的根本识,这个识阴就是指的阿赖耶识,我们的修行从这个时候开始透过了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然后直接地能够用第八阿赖耶识来用功夫了。如果我们真正地能够进入到第八识,用第八识来用功夫,直接能观所观都是阿赖耶识了,前面的七识都不起作用,到这个时候,“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在这个时候我们就真正和佛的秘密妙圆结合起来,就真正地与佛祖通气了。我们与佛祖中间的墙壁打通了,障碍排除了,所以十方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

        应该说修行用功最大的障碍,固然前六识是障碍,最重要的障碍是第七识,如果第七识它不起作用了,我们就有可能做到己心与佛心真正心心相印了。心心相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能够沟通,能够交流了。能够沟通、能够交流又是什么意思呢?能沟通能交流就是我们自心的一切障碍在逐步地排除,我们的无明、我们的惑――要“违其现业”嘛,惑能够排除了,我们的心就逐步地与佛心相应。这是个什么状态呢?这就是真正地不但是见到了真理,而是在证真理。证实所见不谬,不错。这个时候就是在分证真如。分证,就是一部分一部分,一点一点地,证到了真理。“密圆净妙”是什么呢?就是真如、就是真理。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心里清净光明,真理自然现前,因为不起迷惑了。在这个时候“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未完待续)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