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忏悔偈

2022-11-23 06:23
5374
 佛教中有一种十分重要的修行方法,便是“忏悔”。忏,依照梵文ksama来念是忏摩,译成中文是悔过,综合起来就成为“忏悔”。
▌什么是忏悔?
忏悔的意思是什么呢?忏,是披露、忏除过去所犯的过错;悔,是后悔,改过自新。忏悔就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生起悔过心理,痛改前非。
佛经中说,有两种人在修学佛法上能有成就,第一种人能如法如律地去修行、生活,不会犯错;第二种人,则是犯错之后能够忏悔。一个人难免会犯错,但是犯了错误仍有悔过之心,便没有偏离正道太远,容易得到解脱。
忏悔法来源于《华严经》,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四大愿:“忏悔业障”。据经典记载,诚心忏悔业障,可在刹那间具备所有忏悔功德,同时具足无量劫善根福德,能将一切业障和因缘消灭净尽,可谓殊胜。
忏悔之所以在修学佛法中极为重要,是因为无始以来,由于无明和贪嗔痴的原因,我们造下了种种的罪业,这些罪业招感的果报,给我们的生活、修行造成了种种的阻碍。通过忏悔,我们就可以消除这些阻碍,获得更好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221122191131.jpg

▌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阻碍?
佛教中认为,在生活和修行中,人们遇到的阻碍主要有三种:一是烦恼障,二是业障,三是报障。
「 烦恼障 」
世人大多把烦恼都理解错了,以为遇到逆境、不随自己的心、心情不愉快叫做烦恼,其实烦恼是粗细迷惑心的总称,根本烦恼有六种:贪、嗔、痴、慢、疑和邪见。
其一为贪心,是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要得到不可,而且永远不会满足,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其二为嗔心,不顺自己意的,或者见到自己不如别人,别人比自己强,心里就会产生怨恨。如果不能用慈悲心来化解心中的怨恨,就容易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
其三为痴心,痴就是执迷不悟,以妄为真。对于世间的名利财色等等,认为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就产生了欲望,想拥有的心、拥有的欲望,不停的去追求,得不到时心里就产生嗔恨。
如果我们能够明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都是假相,实际上并不存在,都是因缘和合,便不会想方设法去占有和争夺,所以说痴是贪和嗔的根源。
微信图片_20221122191138.jpg
其四为慢心,慢就是贡高我慢,我们现在人说傲慢。贡高我慢,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认为自己总比别人强,看别人的短处,用自己的长处去衡量别人的短处,处处瞧不起别人。人一旦有了我慢心,就听不进去别人的忠告,也就是没有进步的空间了。
其五为疑心,佛法大海信为能入,要想修证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信。不信则疑,心中一有怀疑就不能够竭尽全力地去修持,不能证得佛果。
其六为邪见,指的是不正确的见解,比如常见、断见等,常见就是认为人死了还为人,羊死了还为羊,羊牛这些生下来就是被人所吃、被人所奴役,这是常见;断见就是认为人死了,就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因此一切最终都是虚无的、无意义的。
上面这六种是根本烦恼,它是种种烦恼的根,从这种根本烦恼能生一切枝叶烦恼,比如懈怠、放逸、昏沉 、散乱、无惭、无愧、谄曲、嫉妒等等都是枝末烦恼。
由这六种根本烦恼,能生出八万四千多种枝末烦恼,这些烦恼能够恼乱众生的心性,所以称为烦恼障。

「 业障与报障 」

在佛教理论中,业与报都是极为重要的概念。业,是梵语羯摩的意译,从身、口、意产生。身业,指人的行为或行动;口业,指人的语言表达;意业,指人的思想、意志或心理活动。
从身口意发生各种业之后,就会产生相应的效果,犯下的种种错误在未来会得到相应的惩罚,所做善业也会得到福报。
身不履邪径,不染恶习,不任伤生,即不杀、不盗、不淫,则身业清静;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则口业清静;不贪、不嗔、不痴,则意业清静。
▌应当如何忏悔?
普贤菩萨说:“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数,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界,一切功德。
这就是说,从前我们所造成的恶业,周遍法界,但如果现在我们在十方诸佛菩萨面前,以诚心来忏悔自己犯下的罪业,以后永远不再造恶业,那么便可以永远安守在清净上,无始以来所积累的罪业都可以消除了。
普贤菩萨教导我们,一切都是心的显现,过去未来也是由心所显现,但心本身无过去未来,所以心能思惟过去未来。
因为一切业境界都是心的造作,所以忏悔就从心来转变,心一转变,业境界也就转变。当心真正放下烦恼,那对一切业的境界执取也就放下了。
这一刻的业是我们的心去“抓”出来用的,即我过去有无量无边的业,我偏偏不选别的,就选择成为这个样子。

微信图片_20221122191146.jpg
即使有无量无边的业,但烦恼只执著去“抓已存在的某个过去”显现成现在。如果烦恼执著不再去抓的话,这一切业就不能产生影响。
所以,业还是能够从心忏悔而转变的,当心不再执著身心境界为实时,业就转变了。
通过忏悔业障,普贤菩萨也告诉我们,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种种不如意的事情,一定要反求诸己,千万不要怨天尤人,甚至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这样只会造更多业,使自己更加的不如意。
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不管遇到怎样的障碍,都不要埋怨或责怪客观环境或其他人,而是要反观自己,认识到障碍的出现是由于自己过去所犯的错,在佛陀面前诚心悔过。
碰到人和环境对自己不利时,应先考虑是不是自己过去做的错事导致的,是不是自己业力不好。先接受自己会犯的错,然后去纠正它、改善它,就能一步一步成为更好的人。
微信图片_20221122191151.jpg
《普贤菩萨忏悔偈》梵呗中的四句偈便出自于《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消除业障、培福积德的殊胜法门,以求心灵再无染污,从源头上得到清净。
梵呗唱腔浑厚、琴音绵延,其声正直和雅,其韵合于律吕。
反复诵唱忏悔偈时,不疾不徐,性静心诚,仿佛长流漱玉之声,字字句句都是泉水荡漾,缓缓净涤染浊之心,使其恢复本来的清净。
以诚心唱诵,更要以诚心来聆听。诚心至意,念念清净。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