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什么叫做“本愿”?“本”就是根本的意思,“愿”就是誓愿。“本愿”就是未成佛的时候菩萨所发的誓愿。还没有成佛的时候,在因地(就是菩萨地)发的愿,就叫本愿。《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在未成佛之前叫法藏比丘,他在因地发了四十八大愿,这就叫做本愿。药师佛在因地发了十二大愿,这也叫本愿。在今天,我们心里发愿一定要听《药师经》,要学修药师法门,这就是你在因地里发的愿,将来你成佛的时候回忆起这些,这就是你成的那尊佛的本愿,你也可以讲给你的弟子们听。
那么众生要想成佛,跟佛在因地一样,也要不断地发愿。成佛以后就不再用发愿了,他就是任运自如地度众生。我们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不是阿弥陀佛仅仅只发了四十八愿呢?不是的。药师佛十二大愿,经里怎么讲?讲完这十二大愿以后,佛说如果要讲药师佛的大愿,若一劫、一劫余(超过一劫),都说不完。可见,药师佛也不是只有十二大愿,而是是无量无边。
愿有总愿和别愿的区别。成佛度众生的愿望是总愿。比如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是总愿。除此以外,每个人还可以有一个别愿,就是你单独有一个什么想法,你可以来发一个愿。比如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就发愿,我要在秽土修行(秽土就是这个五浊恶世)。弥勒菩萨和释迦摩尼佛是同一时间发心的,但是他愿意在净土成佛。弥勒取净土不取秽土,释迦取秽土不取净土,所以弥勒菩萨比释迦摩尼佛晚了五十六七亿千万年才成佛。两人心量不一样,因为五浊恶世成佛更加艰难,所以世尊发了这么一个愿,结果他早成佛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做了释迦佛的弟子。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也是别愿。对于一个修行大乘佛法的人来说,别愿可以不同,但是总愿是一样的,就是要成就佛道。小乘没有这个愿望。他们认为只有一个释迦牟尼佛,其他人是永远不可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小乘跟大乘的区别就在这里。大乘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佛,小乘说我们只认一尊释迦牟尼佛,再怎么修学也达不到他那个境界。这里涉及到大小乘不同的三宝观。
第五个,“功德”。什么叫做“功德”?“功”就是功能,“德”就是福报、福德。因为做了某件善事而产生一个有福报的结果,就叫功德——施功而获德。隋吉藏《胜鬘宝窟》卷上说:“恶尽曰功,善满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
禅宗语录《景德传灯录》卷三中记载了一个著名的公案,有“皇帝菩萨”之称梁武帝与达摩的问对。达摩从广州上岸一路到南京(当时南京叫建康)。梁武帝见到达摩就说:“朕继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计,有何功德?”他想让达摩称赞他的功德。结果达摩当头一棒,“并无功德”。梁武帝这种做法是在追求人天的福报,而那些钱并不是从他的口袋里掏出来的,造寺写经度僧所用的钱都是压迫老百姓得来的。一个国家的财富有限,你不停地在搜刮,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为佛教做事,但是你逼得人家家破人亡卖儿卖女,怎么会有功德呢?大家都在骂佛教,这怎么有功德呢?梁武帝最后因侯景起兵反叛,攻陷建康,活活饿死于台城。
有一位修学念佛的老居士,对我说,师父,我现在真的是万缘放下了,我寺院也不去了,义工也不做了,法会也不参加了,讲经也不听了。我说,那你做什么呢?他说,我就在家里关起门来好好地念佛求往生。我说,那你家里的事情呢?他说,家里的事情我还做什么啊?我跟老婆早就分房了,每天不许她把荤腥带进门。估计他当时也挺想让我赞叹他一下。我就说,你有没有想到你这是很自私的行为啊?他大吃一惊说,我一心念佛,专修不攀缘不夹杂,这还是自私的行为啊?我说,那你念佛求往生,是自己往生还是带着你的老伴、你的孩子,带着你周围的人一起往生呢?他说,那当然是我往生了,我的孙子还小,我怎么能带着他往生呢?我反过来问他说,那你周围的人怎么办呢?你求来求去只解决你的问题,旁人的问题一概不管,这不是典型的自私么?
这样的人有很多。我们佛教里面常说你要放下。到底要放下什么呢?要你放下的是内心的烦恼,不是让你什么都不管。所以,不把内心的烦恼放下,也不在内心把对自己的要求提高,而只是把对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放下了,甚至损害别人的利益来成就自己,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不是一个自私的人呢?印光大师教导我们说,修行净土要“敦伦尽分”,就是要讲伦理道德,恪守自己的本份。一个母亲如果带着幼儿,她首先应该扮演好的是母亲的角色,而不是把孩子放下,先念佛求往生。你往生了,孩子都饿死了,你能马上乘愿再来做一个大菩萨来照顾她么?你忍心说,不要紧,总归孩子有她的因缘,会有人来照顾她的。这就太不负责任了。舍弃亲人不度众生的菩萨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菩萨”。这样的菩萨是没有的。声闻缘觉也不是自私自利的,他们只是不主动说法,不主动去做菩萨一样的广大度众生的事业,但是遇到有缘人,还是会为他们宣讲佛法。所以,阿弥陀佛积功累德成就了西方净土,以无量广大的菩提心度众生。自私自利的心是无法与阿弥陀佛的大愿相应的。要广行四摄六度度众生,把自己摆的很低很小,把众生摆的很高很大,这样的人才能够成就菩萨行。
”功德”和“福德”也有区别。我们平时做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福德不是功德。《六祖坛经》中说:“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六祖这里就是说,彻见自性是功德,布施供养感得的人天福报是福德,并不是功德。我们也可以说,一切为了自己干的事都只能算是福德,培福报增福报,利益众生的事才叫有功德。我们明白了功德的含义以后,就能通过药师佛在因地里所发的大愿,了解度众生的方便,从而获得真实功德。(待续)
愿解如来真实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