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最美丽的邂逅 ——《法华经》导读(三)

2018-10-15 21:29
339

接着进入第二品《方便品》。《方便品》的内容不多,但是很重要。它是讲佛从三昧而起,出定。出定之后,就对舍利弗说:“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佛说,佛的智慧太深,智慧的法门太难了解、太难进入了,我简直没有办法跟你们说,一切声闻缘觉都不知道。他说:“惟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我所通达的宇宙人生的真理,不是你们能够揣测的,只有佛和佛才能明白诸法实相。什么是诸法实相呢?就是一切事物的真相。他能够洞悉宇宙人生的奥秘。宇宙的真相只有佛才能够知道。佛和佛能够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菩萨也不能够完全知道,因为他们的智慧还不够圆满。然后,舍利弗就三次劝请:那您给我们讲一讲究竟什么是诸法实相呢?三请之后,佛才宣说。在第二卷《方便品》,就把我们这部经的主旨揭示出来。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法只有一乘,没有二乘或者三乘。二乘三乘是方便说,并非究竟说。所谓“方便”,就是种种手段,“究竟”就是真实。通过一些手段达到最后的核心目的,这就是以方便达到究竟。

在第二品里,也有很多我们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说,第二品一开始是这样说的:“尔时,世尊从三昧安祥而起,告舍利弗。”看这个地方,我们常说,经一般都是有人请问,比如《金刚经》是须菩提问“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这部经虽然有前面的一个《序品》,佛放光,弥勒问文殊,但是有没有人向佛启请呀?并没有。所以,从第二品来看,这也是一部无问自说之经。没有人问,佛自己说。过去,我们听净土宗讲得比较多,说《阿弥陀经》是唯一的一部佛无问自说之经。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翻开大藏经,可以读到不少经典都是“无问自说”之经。比如“宝积部”中收录的,北齐那连提耶舍译《佛说施灯功德经》,开篇即说“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光明、无量妙色、无量福藏、无量乐藏,无量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辩才之藏,一切无著无漏之法。’”另外,如失译者之《佛说出家功德经》、吴支谦译《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宋法贤译《佛说旧城喻经》同本)、唐玄奘译《缘起圣道经》等比比皆是。“阿含部”中无问自说之经更多。所以以后大家不要再说“《阿弥陀经》是唯一的一部佛无问自说之经”这话了。这部《法华经》里面也没有一个启请人。不是舍利弗走上前去,摇了一下佛,问:“佛,快醒醒,你为什么放光呀?”也没有弥勒上去,把佛唤醒。佛自己从三昧而出后,没有给舍利弗提问的机会,立刻对舍利弗说,也是无问自说。这是因为“诸法实相,惟佛与佛乃能究竟”。谁能够请问呢?这个地方没有第二尊佛,后来来了第二尊佛多宝如来。多宝如来如果在,他可以问。没有第二尊佛,就没有人能问。《法华经》无人能问,所以佛只能自说。

但是,这里当机者不是妙光菩萨,而是换成了舍利弗。注意,在过去日月灯明如来的时候,是妙光菩萨当机,而在释迦佛说《法华经》的时候,是舍利弗当机。为什么呢?因为在这里要解决的是声闻人的问题,而不是菩萨们的问题。菩萨们早就知道自己要成佛了。弥勒早就已经得授记了。他们不是问题。而舍利弗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佛直接告诉舍利弗说:诸法实相,只有佛与佛才能究竟。那当然,舍利弗一听,佛话里有话,佛想说什么呀?于是,舍利弗便说:那您跟我们说说吧。三次请佛说,佛三次拒绝。为什么呢?太难懂了!太难信了!如果佛一讲,很多人不仅不能得益,反而会诽谤、狐疑不信,害他堕落,还是不讲为好。当然,佛并非真的不肯讲,否则他放什么光呢?他何必要逗舍利弗一下呢?佛要腾出一个时间来,让那些心中不能生起正信的人、怀疑的人离开。所以,佛说完这番话以后,五千人站起来“礼佛而退”,给佛行了礼就走了。佛对他们的态度是不理会,没有挽留他们。“所以者何?”为什么会这样呢?“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业障太重,障碍他闻法,这叫罪根深重,就是他听法上有障碍。有人说:佛啊,我一听经一诵经就打瞌睡,这是怎么回事?哈欠呀、眼泪呀,都来了,罪根深重呀!这是真的。你看有人打麻将熬几个通宵都可以,没见他打哈欠,但一听经,立刻哈欠来了,这就是障碍。平时什么事都没有,但一到法会或者讲经,一会儿家里反对了,一会儿要临时加班了,这事那障碍都来了。所以,我们今天晚上凑齐这么多人不容易,表明我们的罪根不是那么深重。你想想,在会的都要退席,你能够听这个多不容易。第二个呢,“及增上慢。”就是我慢贡高。“这还有什么好听的,该知道的我都知道了!你不要跟我讲,我不想听!”这就是傲慢气、骄慢气。所以,佛经说:“我慢山高,法水不入。”就好比水要浇到高山之上,很难!你看,云彩都是在半山腰,若山太高,到了山顶就没什么云彩了。山太高了,好比贡高我慢,高到雨都浇不上去、浇不透。所以叫做“我慢山高,法水不入”。他们“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自己没有证得,但是他们认为自己证得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修到头了,此生已经证得阿罗汉,或者证得了辟支佛,于是说,够了,我这已经到了极致,不需要再学了。今天一些还在学习南传禅法的,就是这样,“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他们不知道还有一个佛道可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有这样的一些过失,所以他们留不下来。佛的态度就是“默然而不制止”。佛沉默地坐在那里没有加以制止,没有挽留他们。佛没有说:“我要讲一个好东西,你们要留下来,你们听了有好处的,你们一定要留下来。”佛没有这样说,为什么呢?佛说:“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这样的一些增上慢人,离开了是好事。这样一来,“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现在留下一棵树,只有树干,那些枝枝叶叶都没有了,留下来的都是真心实意,善根具足,能够承受大法。

很多人会说,佛不够慈悲,明明说要度一切众生,但是这五千人都退席了,怎么也不留他们?不要紧,在后面佛说了:我从无量劫已经度他们度到今天,还要继续无量劫地度下去。不要担心,我已经种了一个解脱因缘,将来等他们成熟的时候,还会听闻《法华经》。所以你们不要担心,五千人退席没有关系,只是今天因缘不成熟。一切事情要等因缘成熟。超越因缘,事情成就不了。三请表示这个法珍贵,不能随便说出,显得珍重。这就是第二《方便品》里面讲的内容。整个经的核心宗旨就在这一品,所以这一品大家要认真看。整个《法华》的思想在这一品里已经揭示无疑了,后面都是对这一品的主旨加以说明。


腾讯佛学: 宗舜法师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