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
设计
模板
首页
|
/
寺院法讯
|
/
生活禅修
|
/
般若文海
|
/
佛教梵呗
|
/
联系我们
调饮食、调睡眠和调身(1)
2022-01-06 14:15
明海大和尚
58
导读:
关
于修行禅定,古人讲要调五事:第一要调饮食,第二要调睡眠,第三要调身,第四要调呼吸,第五要调心。
——明海大和尚
坐
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调的过程。这个
调的意思是指调整、调节、调伏。
佛教里有一些比喻,揭示了修行的过程就是这种不断调整的过程。当然调的意思还包括训练,就是不断地重复。
佛
教里有时比喻说我们修行就像调象,可能在古代印度有很多野象,野象要为人所利用掌握,必须要有一些人来调服。这个调,就是调伏、训练。专门做这个工作的人叫调象师,调象师的工作就是把野象调到听话。
也
有比喻说修行的过程就像琴师调琴弦,弦绷太紧,弹的时候会绷断,弦太松弛,弹的时候就不会出声,所以应该是不松也不紧,适度,中道。
在
禅宗的祖师语录中,也有这样的比喻:“如人习射,久久方中”——就像一个人学习射箭,久了自然就中那个靶心。
从
祖师语录我们可以想象,即使是古代的大祖师,也是经过了长时间、多次的自我训练、调整、调伏,最后才入道。入道就是射中靶心了。可能在射的过程中箭偏左了,偏右了,偏上了,偏下了,甚至射飞了或者接近靶心了,但是最后终有一箭直中靶的中心。
宋
朝也有禅师用另外一个比喻来说明我们的修行,就是牧牛。牛是有野性的,牧牛,就是怎样把牛的鼻头掌握在手,让它听话,不要去吃别人地里的庄稼,直到有一天人牛双忘,浑然一体。总共有十个步骤,所以叫牧牛图。这个图是专门用来比喻我们修行中的调心。
之
所以讲这些,就是要大家懂得,整个修行过程既要锲而不舍,又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调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要经常反省自己,觉察自己现在的状态。
关
于修行禅定,古人讲要调五事:
第一要调饮食,第二要调睡眠,第三要调身,第四要调呼吸,第五要调心。
调
睡眠,很显然,打坐是需要精力的。睡眠不够会昏沉、疲惫;睡眠太多,也会没有精神,提不起阳气来,所以刚坐禅的人睡眠要适度。随着坐禅深入,你会发现对睡眠的需求量会减少。
在
禅七中诸位应该有体会,睡眠不是那么多了,但你仍会感觉精神很足。睡眠实际上是一个中性的法,但有的时候它也是个烦恼,在五盖中就有睡眠盖,可以成为一个障碍禅定生起的缘。在禅坐中的昏沉其实就是一种睡眠。
欲
界众生是有睡眠的,但不同的人对睡眠需求的量不同,如果我们排除神经和健康出问题这种情形,可以说睡眠越少的人生命境界越高。特别依赖睡眠的人,心智暗昧。坐禅相应了以后,真正有禅悦和法喜的时候,睡眠自然会减少,而且睡眠质量会提高。在那个时候,可能会感觉睡眠是一种负担,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入睡的时候希望早早地醒过来。
饮
食也是身体所必须。但如果对饮食、口味特别贪求,那也是障碍修行的。昨天讲到,在坐禅中的饮食,不要吃得太饱,会昏沉,当然也不要饥饿,可能会精力不够。
同
时在坐禅中不要吃刺激性、辛辣的东西。我们汉地的出家人不吃葱、蒜、韭菜,因为这几样东西是刺激性的,让我们血热,刺激人的情欲。在坐禅中,对这些有刺激性的东西要回避。对居士们来讲,如果长时间禅修,吃素是最好的。因为素比较清淡,不浑浊。
最
重要的,当然是调身、调息和调心。
调
身,身体要放松。穿的服装要宽松,不要太紧,太紧容易造成身体血液循环不畅,活动也不方便,盘腿有障碍。
坐
禅通常是要跏趺坐,单跏趺就是单盘,也可以双跏趺(双盘),实在坐不了,散盘也可以。我们汉地的禅堂是一个特别专业的禅修的地方,对出家人来说,对于坐禅的姿势,还是很重视采用单跏趺和双跏趺的。不过很多现代人接受不了。
我
们去年(2009年)6月去德国,那里的禅堂垫子形形色色,有统一的可以跏趺坐的垫子,还有非常高的垫子,像个小板凳一样,坐到那里,腿不用盘,甚至也有凳子,可以垂腿坐在上面。可能是因为你让这些外国人来坐禅,如果上来就腿痛不已的话,他会畏难而退。(待续)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
电话咨询:020-000000
QQ咨询:177488228
微信客服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