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谈到,人应当知道十二因缘法,就是缘起法的真理。我们生命的流转,我们怎么去轮回的,烦恼怎么产生出来的,流转门是什么现象?现在
我们要修道,修道要对治烦恼,灭除苦果,要证悟我们本具的佛性,还灭门我们要知道。那么要了解这个就必须要了解十二因缘法,十二因缘法展
开的烦恼、业力、苦果,它展示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两重的因果法则,十二因缘非常明晰地把它表达出来。
小乘法里面也会讲十二因缘法,大乘法也会讲,十二因缘法通四教——藏通别圆,就看我们怎么认知。十二因缘法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
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这是流转门所表达的。
《法华经》说“无明缘行”,什么叫无明?无明,顾名思义就是不明白,是由于我们多生多劫的烦恼、愚痴,我们内心当中很暗冥——无明。我们的本
性是妙明本觉之性,本身是无量光的,那怎么一下子变成无明了呢?无明是来自于我们的分别,一念妄动生起了能所的对待,主客体,然后把我们本具
的光明给遮蔽住了。一念妄动生起无明,无明又有它的业相、转相、现相,一念无明生三细相,境界为缘长六粗,就使我们越来越在迷惑颠倒当中打滚
了。“销我亿劫颠倒想”,我们亿万劫来都是迷惑颠倒,无量的颠倒见啊!
所以我们轮回的根源是无明,无明是来自于我们的烦恼愚痴。“缘”就是生起的意思,“行”就是所造的业,我们宿世由于愚痴昏暗所以造业,这种行蕴,如急流水。
无明生起行,“行缘识”,识就是阿赖耶识。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是带有着欲望的,所以看到父母交合的情形他就好像看到了一束光,他这个神识
马上就过去。他会产生一种排斥,就是同性相斥的排斥。如果这时候她对于男根感兴趣,她会自然地排斥她的母亲,她自居为一个女人,产生一种
快乐的觉受,父母的精血出来,马上她昏迷,就坐胎了。
如果对男根感兴趣,她会变成女孩;对女根感兴趣,他会变成男孩。生命本来的就是恋母情结或者恋父情结,弗洛伊德都有谈这个问题。所以生
命是由于你的业力生起的神识来托胎。
那神识缘名色,“色”就是色法,“名”就是精神现象,就是神识过来以后,它的六根就成形了,名色就是六根,意根就是名,眼耳鼻舌身就是色,
这叫名色。
“名色缘六入”,名色就是六根,六根产生之后,就会产生六入,入就是一种本能地要向外面去奔驰的生命能量,就是有眼耳鼻舌身意,你出生之
后必定会入到六尘里面去,入到色声香味触法里面去,就叫六入。
所以一个人要修心养性,要回光返照,要关心自己当下的念头,他是不容易的。因为他与生俱来的都是关心外面的东西,很少关心自己当下这一
念,很少关心人自己。应该关心的我们常常不去关心,不应该关心的、那些枝节的我们很关注,这是由于我们生命就是带着这种习气过来的,六入。
你看很多人,叫他在家里呆待个半天,安静一下,他安静不下来,他非得要到外面去。非得要到街上看看这个、耳朵听听那个,他才觉得充实,
他呆待不下来。一定要入到六尘里面,他觉得才舒服。
那么“六入缘触”,缘触这是谈到他入到外面去,他就有一个接触,但是在三四岁的时候,对于六尘他没有一种很强的辨识能力,无知,他只是接
触。接触得舒服就很高兴,接触得不舒服就哇哇哭,他是一个直觉的反应。
“触缘受”, 随着他慢慢长大,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属于少年阶段,他所谓的认识能力提高了,对六尘给他的一种感觉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
之受,他有一种领纳,有一种接受,有一种辨别,这就是“触缘受”。受就是他的感受系统,他能知道一点冷热好歹了。
“受缘爱”,当他能够辨识一些的时候,他就慢慢到了青年,十四五岁到达十八九岁的时候,他的贪爱之心就上来了。他的六根一接触六尘,马上
就贪恋执著声色货利就生起了爱心。看到钱他觉得钱很有用,我怎么样得到;看到一个漂亮女人,我怎么去追求,他生起一种爱恋之心。“受缘
爱”。
“爱缘取”,这时候到了二十岁之后,既然爱起来了,他就要得到、获取,这种贪欲心就越来越炽盛,不得到誓不罢休,千山万水都要去追求,驰
求不息。做生意,摔倒了再爬起来;追求女人,把自尊心放在口袋里面,一定要得到,驰求不息,这就是“爱缘取”。
“取缘有”,有就是三界的三有,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在获取的过程当中,你肯定会造业:善业、恶业、无记业,因为你去做事业,这种作
就会产生一种业力,那你就会感召三界的果报,来世还有生死轮回,这就是“取缘有”。
“有缘生”,生就是未来之世你又要生到六道里面去了。你有生就必然会有死,老死就是未来之世,你老了又要死。
“生缘老死”,一定衰老,一定死亡,那这个过程就有忧悲苦恼,你很不想死,那非得要死,所以死亡的过程也很痛苦,忧悲苦恼,生龟脱壳。
这样就展示了过去世的无明、行和识,感召今生的名色、六入、爱、取、有,来召感未来世的生和老死,这就是三世。三世两重的因果表达出
来,所以我们是这样轮转的,而且是不断地循环,无有休止,流转门。
现在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相,我们要截断十二因缘的这种环环相扣的循环 ,从哪里下手?从无明下手。从根源,无明灭掉了,无明变成光明了,
变成无量光了,变成般若智慧了你就不会去造业了;不造业你就不会有轮回的神识——中阴身,又借助父母去轮回。神识不过来,你当然就没有身
心的现象了,没有六入了,没有这种感受系统 ,没有贪爱之心,没有造业的过程了,这就是还灭门。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你没有生当然就没有老死,你只要有诞生就要有衰老,就有死亡,这是每个人必须要
面对的事情,不讨论这个事情是不行的。
一般的人不明白这样的因缘法,只是知道自己的身体是母亲所生,他不知道父亲在生命诞生当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一般的婴儿只知道有母
亲,饿了渴了只是叫母亲,他不知道他的父亲。这是幼稚的小孩,婴儿时的事情。
进一步你只知道这个身体为天地父母所生,但你不知道你的生命还有你多生多劫的神识来投生。这个神识是因,父母的情形只是一个缘。这个因
缘和合你要注意,虽然都缺一不可,但是你不要忘记,还有宿世的识过来。不了解这个真相——一般大众不了解这个。
安士居士讲,我最不欣赏的一个观点就是天生圣人之说,如果天果然生圣人,则应当永远生圣人。既然能生尧舜这样的圣人,为什么还要生夏桀
和商纣这种暴虐之君呢?如果不能禁止夏桀商纣之不生,则亦不能永保尧和舜这样的圣君所必定出生。怎么能说天地能生人呢?
这意思就告诉我们,无论是圣人还是凡夫,起作用的是他的业力,不是有一个上天来主宰生什么和不生什么的。连孔子都说,自己不是生而知
之,自己是学而知之。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多生多劫的业力来到这个世间上的。我们也可以作圣人,但也可以下地狱,就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
选择。我们行为的选择,我们未来的命运乃至当下的命运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上。因为一切的命运,一切轮回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业力,业力是在你
自己这一边的,不是外面的力量来主宰的。
乃至于你的子女、后代能不能到你家来投胎:做你的子女,做你的孙子,这也不是谁来安排的,这也是业力的召感。你跟一些众生有子女的缘,
他就会过来;没有这个缘,你就是高营养,到处求秘方,你也得不到子女。
所以有些富贵之人,包括一些皇帝,他希望多子。你看宫廷里面的《百子图》,皇帝希望自己有一百个儿子,但是却有些皇帝,一个子女都留不
下。不仅有正妻,还得纳妾,多方求子而没有子女,生不下子女。还有一种情况,世间有很多男女,没有经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所谓的自由恋
爱或者私奔。私奔她怕生小孩,唯恐怀胎而有胎,不想要小孩她就怀上了。
所以这些业力都是错综复杂的,生不生子女都不是由父母来决定的,这是缘分,业力。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知道生命的真相。这生命真相,三
世两重的因果,在十二因缘法当中有一个明晰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