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部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乘佛经——《地藏经》,全称《地藏菩萨本愿经》,这部经典,可谓妇孺皆知,僧俗共诵。
《地藏经》是佛陀的一部遗嘱。释迦牟尼佛在涅槃前,对地藏菩萨“托孤”,就是从佛灭度后到了弥勒菩萨成佛之前,佛陀担心众生堕入三恶道,便反复叮嘱地藏菩萨要多方的保护、救度,恰似父母临终的时候,谆谆地告诫,反复的叮咛。据记载,当年弘一大师李叔同在听讲《地藏经》的时候,情不自禁在讲堂里放声大哭。
弘一法师经常劝人们读诵《地藏经》和归信地藏菩萨。他说:
“因吾人处于凡夫地位,虽知随分随力修习净业,而于身心世界犹未能彻底看破,衣食住等不能不有所需求,水火刀兵饥馑等天灾人祸亦不能不有所顾虑。倘生活困难,灾患频起,即于修行作大障碍也。今若能归信地藏菩萨者,则无此虑。依《地藏经》中所载,能令吾人衣食丰足,疾疫不临,家宅永安,所求遂意,寿命增加,虚耗辟除,出入神护,离诸灾难等。古德云:‘身安而后道隆。’即是之谓。”
《地藏经》是一部说明人们生、老、病、死的过程,使人趋吉避凶以改变命运,以及超度去世亲眷令其解脱的“因果经”。人们自无始劫以来轮回不已,福报的聚集和修行功德的累积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此经能使人们明白如何消除业障,以及如何修福增慧,广利有情众生。
《地藏经》是一部存亡宜诵的经典,对于中国佛教及民间信仰有非常深远之影响。本经内容所叙述的地狱景况与地藏菩萨的大愿,甚能融合民间的通俗信仰,因此在民间流行极广,归纳其特色有如下五点:
一、 愿力悲切:全经阐扬大愿地藏王菩萨誓愿救度地狱罪苦众生,其悲愿至深感人,故佛教中常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语来形容地藏菩萨慈悲怜愍之广大誓愿。
二、孝心感人: 本经第一品、第四品均提到地藏菩萨过去生为女人时,为母超度罪业,孝心感人。其孝心更扩大为济度众生之慈悲心,并发愿度尽一切地狱众生。本经称喻为佛教的“孝经”,理由在此。
三、功德殊胜:本经第一、三、八品说明地藏菩萨之愿力不可思议;第十一品说明瞻仰礼拜地狱菩萨可得十种利益功德;第十二品亦为阐扬地藏不可思议利益之事;第十三品中佛陀略说闻此经及地藏名号或瞻礼形像,所得二十八种福利及七种利益,诸佛、菩萨、诸天、鬼王无不赞叹地藏菩萨及受持本经之功德不可思议。
四、影响深远:地藏菩萨之信仰不仅深入民间,佛教历代祖师大德也多有以此法门奉为终身修持圭臬的。如隋代之信行,依《地藏十轮经》而高倡“普佛普法”之说与地藏菩萨礼忏法,当时称为“三阶教”。宋代常谨撰有《地藏菩萨灵验记》一书,书中收录梁朝至宋代有关地藏菩萨之三十二种灵验事迹。由于此信仰之普遍,故时人每辗转模画地藏菩萨像,置于寺院或私人佛堂以礼拜供养之。每至农历七月则各寺院或共修或自修,诵持《地藏经》,举办地藏法会为先亡救度超荐,非常盛行。
五、止恶扬善:全经充满劝人止恶向善的意旨,并举出许多因果报应的事件,令人知善惧恶,并勇于改过向善。当今道德沦丧,就是很多人不信因果,胆大妄为,所以本经对提升国民道德,止恶扬善,及净化社会风气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九华山是地藏道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中国民间信仰中,地狱思想受《地藏经》之影响甚深,而视地藏菩萨为地狱之最高主宰,称之为“幽冥教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a973350101cs94.html